平价商店运营一年 部门考核结果首现不合格——
本报讯 (记者廖银洁、潘慕英)佛山五区自去年4月、5月份陆续启动平价商店运营,至今已经一年了,本报4月底推出综合报道《先至一岁,平价商店有啲走样》,反映市民的不同意见,在坊间引起强烈反响。继顺德区平价商店考核全部合格之后,昨日,三水区发展规划与统计局也对过去一年,全区首批13间平价商店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其中1间被评为优秀,10间为良好,1间合格,而三水顺客隆
白坭商场被评为不合格。据了解,这也是首批平价商店考核中首次出现不合格情况。
市发改局(物价局)成本监督科相关负责人承认,部分平价商店存在种类“缩水”情况,但他解释这与天气情况有关,而本报提出的禅城中心区找不到平价商店,他解释因租金高昂,无法进驻。三水区发改局也坦诚,作为农业大区,三水在农超对接方面做得还不够,以致中间环节拉高了农产品价格。
据了解,这次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三水
顺客隆白坭商场”被通报批评。据介绍,工作人员在该商场考核时发现一个标识牌十几个品种的平价产品中,有七八个不符合低于市场平均价5%以上的要求。另外,平价商店需建立商品质量监测制度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公布检测结果等,该商场也没做到。
平价商店运营以来,市民反映最多的问题有:种类、数量不够稳定;优惠幅度不够明显等。三水区的通报情况显示,个别平价商店经营的
农副产品品种确实达不到规定要求;价格信息也有错报、漏报的情况,有一些平价商店在差价上弄虚作假,导致平价产品价格优惠幅度不明显,比如市场价4元一斤的鸡蛋,平价商场标价3.99元一斤。此外,个别平价商店的非平价商品采用了平价标价签进行标示,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不合格的平价商店予以警告并提出整改要求,如果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不符合要求,将取消资格。
回应:平价商店偶尔种类“缩水”是正常
为何平价商店种类偶有“缩水”?
本报在回访过程中,发现桂城的惠雅货仓商场平价区在开业之初的蔬菜与鲜肉类品种目前已出现空缺。就此,市发改局(物价局)成本监督科科长江毅俊回应称:平价商店的平价主要依托产销对接来实现,但4月份连场大雨,许多
叶菜产量缩水,因此供应到平价商店的种类减少,质量也相对差一点,五区的平价商店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禅城中心区为何没有平价商店?
有市民提出,
祖庙路附近找不到平价商店,去南堤市场搭公交车都要20分钟。对此,江毅俊表示,主要是由于商业旺地店铺租金门槛太高,平价商店无法跨入。
平价商店为何有时价格倒挂?
在平价商店开业之初,物价部门表示,平价商店是通过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农副产品的成本,以低价销售给市民。然而记者在走访禅桂平价商店却发现,部分产品的价格与市场价没有拉开差距。
江毅俊解释,“平价商店的价格并不是说越便宜越好,上架也要按照市场的基础来,不能说让他们亏本。我们主要是起到一个价格风向标的作用,去引导周边的商家降价。”他认为,在未来,平价商店与
周边市场的价格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才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