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野史考,炒饭已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隋代的权臣杨素便是炒饭的坚定拥护者之一,那时杨素做的炒饭名曰“碎金饭”,非常华丽而特别的一个名字。据说其做法,是将鸡蛋炒成细丝夹杂在一粒一粒的米饭中,并且纤细如丝的蛋丝不能与一粒粒的米饭相牵连,还要保证每一粒米饭都必须裹上一定的油,略略变成了透明状,看上去就跟碎金一样。
而慈禧太后迷恋的是一种叫金包银的炒饭,要求是蛋液必须均匀地包裹在每一粒米饭上。每一粒出锅的炒饭都必须是外面金黄,里面却要如美玉般纯净。李鸿章和炒饭也有渊源。据说在一次国事访问中,这位晚清外交界的重量级人物命令他的廚师做一道中国人喜欢吃、洋人也喜欢吃的菜肴。聪明的厨师直奔厨房,挽起袖子,做出炒饭这道享誉中外、雅俗共赏的美食。图/文记者卢晓菲
金与银的美味关系
在炒饭里,饭与鸡蛋是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角,在厨师巧炒的烹制下,它们也被赋予一个全新而美丽的代号:“银”与“金”。银白色的米饭在油的“滋润”后变得颗颗发亮,因而得名“银”;“金”也就成为了金黄色的鸡蛋的代号。
炒饭不同的烹制方法中,“金”与“银”的美味关系是不同的,但它们都演绎出了令人不可抗拒的味道。
“金包银”
“金银”关系:每颗饭粒都被黄色的蛋浆包裹着。
“金包银”,就是要蛋黄包着米饭,色泽看上去就像金子包着银子一样。制作要点是,蛋浆必须加油,否则便愈炒愈散,散到蛋浆无法包住饭粒;且蛋饭同炒,要抢在蛋浆尚未凝固时把饭放下去,且要猛火,才能使“金”包住“银”,使蛋浆凝固在饭粒之上。近日我们在富临酒家看到的阿一炒饭火候刚好,米饭炒得颗粒分明又不焦,让鸡蛋甘香又不老,葱花碧绿而没有生葱。阿一炒饭还特别加入了大瑶柱和日本鲍鱼汁来同炒,阿一鲍鱼之所以出名,其秘制的鲍汁是一大要素。
因为每份炒饭都是现点现炒,大厨在客人面前制作,香气四溢充满整个大堂。制作这个炒饭的器具也很特别,不是用炒锅,而是用定做的大号瓦煲来炒,所以不会粘底。此炒饭需要十几分钟方能炒好,锅气十足。起锅时,大厨还放了些许老抽。咬下去,炒饭夹杂了江珧柱的香韧和鲍汁的馥郁,不仅香气袭人,而且回味无穷。经理介绍说,来这里吃饭的客人,大多都会点这款炒饭。
“银包金”
“金银”关系:鸡蛋与饭粒各自独立,鸡蛋点缀在饭上。
炒饭在不同菜系中的演绎都会有所不同,上海“流金岁月”的炒饭就是以传统的上海做法烹制的。上海菜的炒饭方法与广东不同之处就在于“银包金”,即金黄色的鸡蛋和银白色的饭粒是各自独立的,鸡蛋点缀在饭上,看上去像是银子包着金一样,顾由此得名。厨师张先生介绍说,其做法是先炒好配料盛起来,然后单独炒鸡蛋,最后把配料和饭放下去一起炒成。
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扬州炒饭,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糅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成为了出名的扬州炒饭。大厨说炒饭一定要隔夜饭才好吃,因此餐馆都是把饭做好后专门放置在冰箱里,然后第二天再拿出来炒。炒的时候要把饭炒松,放少许盐但味道要偏淡,这样吃完一碗之后才不会觉得太咸。记者尝了一口,饭的咸度果然刚刚好,里面的火腿肉非常弹牙。大厨介绍说火腿是专门去金华购买的,好的火腿肉的标准是肉紧实,在炒的过程中火腿肉的咸香味会慢慢渗出来,米饭也比较入味。
接着上桌的是霉菜炒饭,听名字似乎有点吓人,但味道却是不一般。炒饭选用的是正宗绍兴的霉干菜,配上鸡蛋、葱花、酱油等一起炒成。霉干菜在炒饭前要先加入糖、猪肉等煮过,以中和它的咸味,引出鲜味。大厨说霉干菜在上海是道家常菜,他自己家中每次做都会用大砂锅煮一大锅。这个炒饭中的霉干菜闻起来味道浓郁,吃上去也比较香嫩。(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