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15,教您识假货并勇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 | | 一位市民拿起现场展示的假烟闻了起来,通过闻味道的方式来识别假烟。 |
| 本报讯 记者项仙娥报道:夜场洋酒以假乱真,小食店使用便宜假盐……你听说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作假方法吗?昨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区工商局联合经贸、质监等多家单位现场为市民“支招”识别假货。 夜场多假酒,消费需当心
昨日,在三水广场,前来参加3·15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多部门专家耐心教市民识别假货。摊位上,假烟、假酒、假盐让人看花了眼,有的甚至用肉眼根本无法识别出来。不过,有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假货还是现出了“原形”。
市民黎大爷平时喜欢喝点小酒,但电视上时有曝光的假酒新闻让他还是颇为震惊,昨日活动一开始,他就特意来到酒类摊位,现场工作人员热心地为他答惑解疑。
“假酒的生产工艺落后,许多环节为人工操作,酒瓶盖往往因为不是正规的生产线压盖的,所以摸起来会凹凸不平,而正规的酒酒瓶摸起来则是平滑的。”该工作人员介绍,除了通过酒瓶盖来识别假酒外,还可通过标签印刷等方式来识别。
洋酒价格较高,往往成为作假的目标。据介绍,一些不法商贩采取将档次较低的洋酒灌装到正规酒瓶的做法来牟取暴利。“夜场因为酒类消费大往往成为假酒的泛滥之地”,一名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夜场因为灯光黯淡要通过标签等识别假酒比较不容易,所以在这些场合喝酒,要格外小心避免买到假酒。
盐是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但就连几元钱一包的盐也是假货多多。专家介绍,识别假盐其实并不难,但是需观察仔细。“假盐的包装袋侧面有折痕而真盐没有。此外,也可以通过生产日期上的数字是否印刷整齐规范来判断。”
住房等大宗消费品将成监督重点
学会识别技巧可以避免买到假货,而一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当日,亦有不少市民到工商部门的摊位前来咨询如何维权。
今年2月份,市民李小姐在易初莲花超市购买了一袋某品牌嘉应子,不料吃后却发现里面有一个已经干掉的虫子。李小姐为此恶心不已,在超市“讨说法”时呕吐多次。但多次协商超市仍拒绝赔偿,并将责任推至厂家。李小姐为此很无奈,事情过去一个多月了仍无说法。听说3·15有现场咨询活动,李小姐早早地来到,她希望消委会为她讨回公道。
与李小姐不一样,一些市民在权益遭到损害时却是选择了“自认倒霉”。家住西南的郑大爷在活动现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买衣服他遭遇“货不对板”的情况,买回来的衣服和外包装上写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郑大爷为此气愤不已,但他没有找商家退货,他说就当花钱买个教训。消委会提醒,市民要勇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纠纷可拨打热线12315。
据悉,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是“消费与发展”。三水区副区长郝卫兵表示,“消费与发展”,就是要提高消费者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拉动消费需求。今年相关部门将着力加强对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品的监督,大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 (责任编辑:吴少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