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各地35度以上的高温下,各大行业掌门挂在嘴边的却更多是“过冬”两个字。
从6月开始,“过冬论”不断升温,与夏天温度的上涨几乎惊人一致。在证券行业,各大券商半年报还没有出,中信证券等几大券商已经在为“过冬”发愁;在房地产行业,昔日的巨头们正在谋划“过冬”的自救行动;在IT业,华为的任正非、电子商务老大马云、QQ教父马化腾等也纷纷发出了“过冬”宣言。而此前,纺织、外贸等行业早已深处“寒冬”。
“过冬论”划破了多个行业此前如梦如幻般的天空,这在中国这30年企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而到了今年7月,“过冬论”也开始在一直红红火火的汽车业蔓延。不少经销商正在为冬天的到来而发愁,毕竟温度骤降得太快了,不少还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被。
库存压力、银根收紧、地震冲击、油价高涨等外部因素,已经让汽车销售明显处于放缓阶段。
汽车行业的“冬天”真的正在来临了?
从厂商的终端销售反馈来看,截止到6月底,车市已经出现连续三月上牌量的明显下滑。而厂家不断压库,经销商的所需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银根不断收缩、利息增加,经销商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应该说,经销商是车市最后的“护盘者”。一旦他们都濒于高位蓄水的状态,车市大坝很可能将不得不“泄洪”———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甩卖库存,从而造成车市的混乱。这些乱像都是汽车业的脚步迈入冬天的征兆。
此时,所有的车市参与者开始在夏日感到温度的骤降。大家都在观望,都在彷徨。下半年车市的走向也令厂商屏住呼吸,“一步一惊心”地仿若走在独木桥上。
不过,相对于纺织、外贸乃至房产等行业,汽车业却更有资本、更有实力“御寒”。毕竟,上半年汽车业利润增速仍旧高达36%,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同时,汽车业销售仍旧取得了超过14%的增长。这一业绩足以让其他行业羡慕得“流口水”。
与其他行业的“深冬”相比,汽车业深处的只是“浅冬”,或者说是非典型性冬天。而这也是正处于朝阳期的中国汽车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重要之处。
这个非典型的车市冬天里,顶多只会让厂商感冒打喷嚏,却不会让它们手足僵硬而遭遇灭顶之灾。
但又有多少厂商能够在这个冬日里经过历练,进一步强身健体呢?(作者:乐国星)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