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是那种触动心底的感动。
一次偶然发现了桐梓的BLOG,很喜欢里面文字的纯粹,更感动于她的“梓同助学小站”,就那么轻轻的走近了她的“橡皮铅笔和希望”的助学故事。 ![](http://upload.blog.daqi.com/uploadnew/2006-11-02/1162439005.jpg) 桐梓,2003年毕业于某高校外国语学院,欧美文学学士。毕业后在电视媒体尝试过文字编辑、策划和编导等不同角色,长期兼职翻译。理想的生活方式是:一辆自行车,一个画架,几支笔,几本书,一壶好茶看山看水看落日。或许在被人的眼中那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生活模式,但是桐梓她是真的做到了,而“梓同助学小站”更让我看到了她的真诚和善良。
下面引用一下她BLOG的内容:
梓同助学小站
“铅笔橡皮和希望——云南贫困学生助学活动”是由我和我的朋友共同发起的一个旨在帮助云南各地家境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的一个公益性助学活动。活动从2004年9月的第一次捐赠学习用品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为18位学生联系到固定的资助者,我们不起回报,只为力所能及帮助那些濒临失学的孩子,给他们带去希望。
![](http://upload.blog.daqi.com/uploadnew/2006-11-20/1163954924_small_0.JPG)
给不同年级的孩子上课,每次都不一样的体会。
二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英语课。看着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一个个无比灿烂的笑脸,我收获到了太多……
在学校我和二年级的孩子打成了一遍。这或许是第一天见到他们时注定的缘分。这群孩子总是跟在我的身后,即使我去别的年级上课,下课的铃声响过总能看见孩子们挤到教室门口等着我。我就冲他们挤挤眼做个鬼脸让他们小声点别吵。一走出教室门通常我就被好多只手拽住了……
周三下午,二年级的班主任普老师被校领导要求去做学校田径队的教练。于是孩子们放了野马。孩子们说下午体育课,要我给他们代课。我欣然答应了,不错,体育老师。这一次可以做个全能老师。没想到这一应,孩子们拉就我就往山上疯跑……
后来男孩子们玩累了,就趴在地上拔树根。我说,小家伙们,我们来画画吧,看谁画的好呀。一大群孩子和我就疯趴到地上开始画画。大彝山的孩子都是象形岩画的后裔,呵呵
太阳一落,山里的凉风就起了……
许多孩子赤脚穿着塑料凉鞋,两手瑟缩的缩进衣袖。拎着磕碰的疤疤点点的口缸……
晚风中,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好长。
我站在食堂们口看着
听着
听着这个世界的声音
看着
这个晚秋的夕阳
正红………………
每周六学校放假,所有寄宿的孩子们步行山路回家。
星期天的下午,孩子们又在各自的村口集合,每人被3斤米,又大孩子带队返回学校。
最近的半个小时山路,最远的要走五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途中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遇到雨天,山路打滑,河水上涨。森林里随时都有危险。老师只能叮嘱孩子们,慢走慢走……一定小心……
做问卷调查的时候我问过一个孩子多长时间往返学校和家?
孩子说:回家3个小时,回学校3个半小时。
我好奇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回学校要背米,所以走得慢。
这个周末,因为学校有超过一多半的孩子都感冒了,所以校长决定提前放假。星期五的下午3点,上完两节课,学校降旗以后就放学了。
校长和老师们在学校门口不停的张罗,指挥孩子们排队,集合。不停的叮嘱着……
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户彝家人的真实生活。
一口锅、一个火塘、几个腌菜坛子和一张木桌。
家徒四壁,没有门框的门,只是墙上打开的一个洞。
虽然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但走进去的那一刻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这样的家,如此真实的贫困就这样赤裸裸呈现在眼前。
主人不会说汉话,全靠老师的翻译。
这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两个儿子。夫妻俩常年疾病缠身,失去了劳动力,干不了什么重活。大儿子上初中,小儿子正在上小学。每年全家的粮食主要是玉米,经济收入就靠每年夏天上山捡的一点蘑菇,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
老师说明了来意,主人非常好客,拖着带病的身子要给我们沏茶。我在这里看到了无数累集的病例,除此之外就是两个儿子优秀的成绩单。虽然没办法用汉语直接交流,全靠普老师的翻译,但是只要有微笑,交流是永远无障碍的。
行程结束,问卷和家庭走访都做完了,从山里出来一切都需要认真整理。
这是这次做了问卷调查的10个孩子其中的五位。
他们十个学生都是各年级班主任推荐的资助对象,他们学习优秀,家庭却异常地贫困。他们主要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常年疾病缠身失去劳动力的家庭。
身边已经有很多朋友提出愿意一对一的资助他们,直到他们不在继续学业。我非常感谢这些朋友,也很高兴那么多朋友愿意接过希望的铅笔,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但是,的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次做调查的孩子主要还是单亲的特殊家庭。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能关心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还好,“铅笔橡皮和希望”助学会正在全国各地不断有义工的加入,不断有社会的关注,不求回报,只希望有更多想读书的孩子能读上书。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把所有资料带回北京,然后给这十个孩子找到最合适的一对一的资助人。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读书学习的理想。
这次的云南之行,我收获了很多,也开始真正为这些孩子们思考,为他们去努力去争取希望……
想说的还有很多,想写的故事也没有写完。我想我还会一点一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的。
看完桐梓的BIOG,我是深深感动了,感动的不仅是桐梓的善良和真诚,还有的是山区小孩子们的纯真和对知识那种炽热的追求。我知道在中国还有很多像桐梓一样关爱着贫困山区儿童的自愿者,除了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之外,希望有一天,当我毕业了,不再有负担了,我也可以到那里尽我的微薄之力。
[ 本帖最后由 cynthia 于 2006-11-29 22: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