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
在粮食生产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环境韧性作物,充分利用撂荒地复垦复种,拓展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赋能粮食作物与科技附加值。记者新近获悉,节水抗旱稻走出上海,扎根佛山,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在广东迈出坚实一步。
据了解,节水抗旱稻是一种兼具水稻和旱稻特性的新类型栽培稻,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省肥省药、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等特点,使水稻生产摆脱了对灌溉用水的过度依赖,引领了水稻生产的“蓝色革命”。
此次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了“节水抗旱稻在复垦耕地上的应用现场会”,展示的项目土地总面积约500亩,复耕前为香蕉种植园。年初经土地整治复垦作为水稻田,但因其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犁底层未形成,灌溉条件不完善,所以无法种植普通水稻。面对这种情况,澳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节水抗旱稻旱优73与旱优78进行示范种植。示范点均采用节水旱管模式,全生育期只浇灌3至4次“跑马水”,主要依靠降雨。在炎炎烈日下,不同方式播种的节水抗旱稻均呈现出良好的长势,株挺叶茂、稻穗齐整。
专家介绍,节水抗旱稻适合多种种植场景。首先,水田旱种,改变水稻传统种植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转型。节水抗旱稻可节省人工30%,节约淡水资源50%以上、减少施肥30%,显著提升水稻种植收益,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其次,低畦易涝旱地种稻,可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再次,山坡地撂荒地旱种,可拓展水稻种植空间、扩面增产。
广东省自2018年开始引进节水抗旱稻及相关技术,经过数年试种示范,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在广东的佛山、清远、河源、茂名、韶关等地市多有种植,展现出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
华南农业大学立足广东区域特色,于2024年2月联合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成立“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由节水抗旱稻发明人罗利军教授担任院长与首席科学家,通过节水抗旱稻理念、品种与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从而全面实现水稻生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田增值、农民增收”的绿色转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
成立伊始,研究院就根据粮食安全需求,制定了“基于节水抗旱稻的新增4亿公斤粮食行动方案”,提出“发展节水抗旱稻,5年实现撂荒地规模化复耕100万亩,新增稻谷产量4亿公斤”的目标。此次现场观摩所展示的节水抗旱稻在复耕地上的丰茂景象,是节水抗旱稻在广东省的首次重大亮相,展现出节水抗旱稻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培育适合广东种植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研发配套的轻简绿色栽培技术,推动节水抗旱稻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抗旱稻,助力撂荒地的规模化复耕复种与扩面增产,积极探索多种创新种植模式,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种植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