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街道公办小学实际情况,现将云东海街道2024年秋季学期公办小学插班招生公告如下:
一、招收插班生学校、年级和学位数
特别说明:
1、以上年级是指2024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年级。
2、由于近两年入户政策放宽,新入户云东海街道户籍生剧增。为最大限度满足户籍生转学插班需求,我街道将借用星晖高中部分校舍,设置下东鲁小学分校区进行办学。
3、新城小学各年级均无插班学位。
二、转学插班原则
(一)在学校有学位的情况下,才能接受转学插班申请。
(二)不受理云东海街道公办学校(云东海学校、博文小学、新城小学、宝月小学、下东鲁小学本部、下东鲁小学分校区)之间的转学。
(三)转学插班只接收同年级的学生,故意隐瞒真实学籍信息欲留级或跳级的,一经发现即取消申请和入学资格。
(四)报名资料造假的,一经发现即取消申请和入学资格。
三、招生对象
2024年6月30日前(含当天)入户到云东海街道的户籍学生。(以户口簿入户时间为准)
四、报名方式和时间
(一)报名方式:线上报名。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后,点击“小学(插班)”按钮。
(二)报名时间:2024年6月28-30日三天,报名系统6月28日9:00开放接受报名,6月30日17:00关闭报名功能,报名功能关闭后不再受理报名申请,不按时在线上报名的视为自愿放弃插班学位申请。
(三)上传资料。
1.学生户口簿户主页(户口簿地址页)和学生本人页的照片;
2.现就读学校出具的在读证明或学籍基本信息表照片(证明材料需要加盖学校公章)。
3.关于“长幼随学”申请资料
为落实《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完善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转学“长幼随学”服务机制的通知》的精神,参加本次插班报名的学生若有同一父母的兄弟姐妹在所填报的志愿学校(公办小学)就读,并有意向申请“长幼随学”的,须同时上传如下资料:
(1)兄弟姐妹学籍基本信息表的照片(现在读学校打印并盖学校公章);
(2)能证明两个小孩关系的户籍材料或两个小孩的出生证原件的照片。
(四)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1.报名操作必须由家长完成,不能由学生完成。
2.上传的资料必须是原件的照片,并确保照片的清晰。
3.网上填报志愿时,报名系统设置有“是否接受调剂”选项。在安排学位时,依志愿按入户先后顺序录取,如果某学生未能录取到志愿学校,在其他学校有剩余学位的情况下,该学生若选择“是”,则由街道教育办统筹调剂分配到其他有学位的学校,额满即止;凡选择“否”的,街道教育办不再调剂分配到其他学校。请家长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慎重选择、填报,避免出现安排学位后放弃,从而导致浪费学位的情况。
4.报名结束后,可扫描二维码回到起始页面,点击“报名查询”按钮查看报名信息,如果能看到填报信息,说明报名成功,否则需要重新填报上传。报名后若需要修改信息或重新报名,可在规定时间内,扫描二维码,点击“报名查询”按钮,按提示进行操作。
5.请家长仔细检查清楚填报的资料和上传的图片是否正确、清晰,我办将以家长上传的资料为审核依据,不再接受纸质材料。
五、申请程序和录取办法
(一)办理程序:线上报名→资料审核→录取公示→录取学校通知注册。
(二)录取办法:按云东海街道户籍学生入户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录取,根据插班学位数量录满即止。
如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数多于插班学位数,则按学生入户到云东海街道的时间先后排序,入户时间靠前者优先。如果最后一个录取学位出现多个入户时间相同的,则依次比较在云东海街道购买房产的时间,先比较父(母)购买房产的时间、再比较祖父(母)购买房产的时间,同辈房产购房备案日期或房产证的登记日靠前者优先录取。
本次报名不用提交房产资料,如有需要,教育办将通知家长提交,并由教育办进行核定。
申请“长幼随学”的学生先按上述办法排序,若入围本次招生学校录取范围的,其兄弟姐妹所在学校有学位,可优先安排入读其兄弟姐妹所在学校。
所有已安排学位的学生,包括调剂到非志愿校的学生 ,必须按时办理注册和转学手续,不服从调剂安排或逾期未办理转学手续的,视为放弃插班学位。
六、录取公示
2024年7月12日-16日在三水区人民政府网和云东海街道办事处官方微信公众号“云东海发布”上公示拟录取名单。公示结束后,由学校通知被录取的学生家长办理注册及转学手续。
七、其它事项
无插班学位的学校,不安排插班,也不接受申请登记。因学位有限,预计申请插班人数较多,不能全部录取,未能录取的学生需在原校就读,请家长务必在收到录取通知后才办理转学手续。
八、详情咨询
需详细了解转学插班情况的可在三水区人民政府网或云东海街道办事处官方微信公众号“云东海发布”查阅相关公告或拨打云东海街道教育办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0757-86162639(云东海街道教育办公室)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教育办公室
2024年6月21日
来源:云东海街道教育办公室 编辑:陈健欣
校对:徐艳芬、张颖茵 一审:朱广晖 二审:刘静思、闵莘 终审:林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