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房企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满天星”指的就是已离开公司的员工,虽然离开了老东家,但他们在继续在行业内发光发热。
可以说“满天星”是行业对那些离职员工的美誉,但假如离职员工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想要回来了,这时候,原来的老东家房企会再次雇用这位“回旋镖”员工吗? 事实上,大多数房企的对于老员工的回归,是抱着审慎态度的,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审批以及面试程序。
可以说,老员工回老东家的难度比找新工作还要难。
有好几个地产人说,在地产圈沉浮十几年,体验最好的还是老东家,但很多房企并没有对老员工敞开回归的大门。 但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仍然有一些典型的房企,召唤老员工“回家”。
01 欢迎离职员工回归的房企 虽然有的企业规定不允许离职员工回归,但在艳姐看来,能允许离职员工回归的房企,至少说明企业对于老员工是有包容性的,对于老员工过去的工作能力也是比较认可的,能看到老员工身上的价值。
而想要回归老东家的员工,对于老东家也是有“念旧之情”的,大多数也是想要为老东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些欢迎离职员工回归的房企,通常来说会对离职员工做个简单的背景调查,比如当初为何离开公司;他在现在的公司表现如何等。针对离职员工的审核程序不会太复杂,让人力内调一下就OK。
离职员工只要不是被裁或者其他一些负面原因的话,一般都会按照正常员工来对待。
分享一下业内比较典型的欢迎离职员工回归的房企:
·旭辉 为什么把旭辉放在第一个说?
因为旭辉是行业比较典型的个例,它将召回老员工的动作上升到了企业计划层面,把这个计划称为“归巢计划”。 2020年,旭辉正式上线面向优秀离职员工的“归巢计划”,官方信息显示,2021年旭辉已吸引40余位旭辉人回归。 在前不久,旭辉21岁生日的时候,旭辉还给那些已离职的员工发送了问候短信,并且在最后还写了这么一句:
期待在下一个路口,与你江湖相遇。
这样真诚亲和的问候,估计能打动很多旭辉的离职员工。旭辉的这个动作在行业内是独一份的。
说实话,对于离职员工还抱着一颗关怀之心的房企,实在很少见。大多数房企和员工的关系都是一拍两散,从此相忘于江湖。
一位因“归巢计划”又回归旭辉的老员工说:
之前他们有个离职员工的群,在离职之后,大家还经常联络、关心旭辉的发展,偶尔也会线下见面聚会,对于“老东家”还都是很认可的。
旭辉的企业文化也比较“纯粹”。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倡简单、不官僚的文化,但旭辉是真正在践行的。这也是离职的旭辉员工愿意回归旭辉的原因之一。
·万达
万达也是有明确的离职员工回流计划,前不久发布了针对万达商管往届离职管培生的“归雁计划”。
“归雁计划”开放岗位包括广场总经理、副总、招商营运市场条线经理、城市公司招商营运市场条线高职、经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的“归雁计划”还强调,将对往届离职管培生重新定岗定薪,享受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大区统一管理,打造专属发展通道。
业内召回离职员工,一般是平薪平职,然而万达却重新进行定岗定薪,也就是说可能会给更高的薪酬和职位,可见其对于往届离职管培生重视度。
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已经离开万达的管培生,大多数已经有了一定工作经验,不少可能还从事商管类的工作,给到他们更有竞争力的薪水和岗位,也在情理之中,他们也会有更多的干劲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
· 融创
之前在融创工作过的员工告诉艳姐,融创也比较喜欢之前在公司待过的员工,营销、设计、成本、人力等各个条线都有人会来。
融创方面的姿态是比较明确的,虽然对外很少提到员工回流,但融创内部还是比较欢迎员工回归的,有相关的再入职规定。
从内部员工了解到,在1年之内回去的员工,基本是平级平薪,和离职前没啥太多差别。
但如果超过1年回去的话,就要进行重新评价了。
融创确实节奏快,提倡狼性文化,孙宏斌就业界也是拼命三郎的形象,在融创集团官网“董事长致辞”一栏,孙宏斌的致辞也充满了励志感:
“人必须有梦想,梦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为你的梦想脚踏实地的去努力!”
老员工回归融创,很大原因之一就是融创的狼性文化和拼搏的精神,激励着员工不断奋进,这也是很多其他房企所没有的。
融创的高管团队一直较为稳定,网上关于融创离职高管再回归的消息很难找到。
从猎头朋友那里了解到,事实上,融创集团副总裁唐海波原来就是老顺驰的,之前跟着孙宏斌创业,这几年才回到融创,也算是一个高管回归的典型案例。
· 中海
作为业界公认的老牌“黄埔军校”之一。中海的“海之子”和“海纳”工程为房地产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但其中也有一些中海人在外面打拼后,又回到了中海,中海对于老员工的回归,开放度也较高。
中海集团董事长颜建国就是典型个案。
颜建国1989年加入中国建筑,至2014年离开,在中海的工作经历长达25年。直至2016年底,再次返回。到2019年底其升为中海集团董事长,全面执掌集团旗下3大板块的工作。
2017年,中海内部曾提过“海归计划”,召唤老员工回归中海。在当年的投资者会上,颜建国也表明了对于离职员工再回归的态度:
“今年中海的人才流失率很低。上半年走的中高层,还回来了不少人。行业的人可以帮我们培养一下,再回来也好。”
在中海工作的朋友说,中海是个归属感特别强的企业。
团队建设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中海在团队方面也下了较大的功夫:用事业、感情激励,让员工自愿留下来,是中海的企业文化。
其实不单是中海,在地产界一些央企国企也是比较欢迎老员工回归的,开放度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华润、金地等。
· 绿城
绿城也是一家非常欢迎老员工回归的企业。
绿城较为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团队氛围也较为浓厚;其次绿城品质在行业内也有较好的口碑,绿城人在圈内有职业荣誉感,也使得很多出走的老绿城人在外“游荡”后,有回归绿城的想法。
之前也曾报道过,绿城从2016年底开始,就已经启动了人才回流计划,将那些曾经在绿城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管人员定向挖掘回流。
绿城集团总裁郭佳峰,曾从绿城“出走”4年,2019年重新回到绿城。
近期就有一个典型案例,万科南方区域产品中心总经理付鹏加盟绿城体系下的绿城管理,担任集团副总裁。此前其曾供职于绿城,在绿城有十几年的产品操盘经验。
绿城内部人士说,绿城还有一些项目总也是离职后再度回归。
很多绿城的中高管有十几年在绿城工作的经验,他们有大量的操盘实战经历,对于绿城品质项目打造流程的熟门熟路,也正是绿城管理需要的实操型人才。
02 龙湖、万科的严谨和审慎
上述房企是比较典型的、对离职员工开放度较高的房企。相对来说,行业内绝大多数房企,对于老员工的回归是较为严谨和审慎的。
比如龙湖、万科等房企,原则上不用离职员工,离职员工基本上也很少有回归的。
这些企业用人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对于回巢的老员工和外部招进来的员工,在招聘流程上会区别对待,主要有两个程序:
第一个程序是内调:调查当时的离职原因,在企业的在职表现等都做全方位的评价;
如果内调没问题,就进入第二个程序——领导特批,像龙湖M5以上的职位还要总裁特批。
在经历了上述两个程序后,离职员工才能进入面试环节,一切都顺利通过了才能入职。
猎头朋友说,龙湖在选人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要之前接了龙湖的offer,结果没去龙湖的应聘者。
应聘者拿到了offer,结果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其他公司,也说明应聘者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想法,龙湖不需要这样的人。
从中也可以看到龙湖对于员工的质素有较高的要求,有一套自己选人、用人的方法和逻辑。
万科和龙湖等公司对离职员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老员工回归后的心态可能已发生变化。
比如从龙湖离职的员工,基本就很难再回到龙湖。因为龙湖非常看重员工的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在龙湖的逻辑里,老员工回归公司后的心态和刚进龙湖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第二,不需要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的老员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万科、龙湖的人才体系和管理在行业是数一数二的,他们要超越的是自己,要求员工跟得上企业发展速度。
员工在外面公司工作两年,现在回来的话,很有可能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了。因为两年的时间,企业的战略、体系就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第三,老员工回归公司可能会对企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公司一旦形成这样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会造成一些员工的跟风。
所以这些房企也会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批机制来筛选老员工,也让在职员工对离职更加谨慎。
现如今,虽然每年都会有很多人离开万科和龙湖,但校招生和年轻人也会被培养起来,他们也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不论欢迎员工“回家”又或者是对于老员工归家的审慎,其实都是房企根据自身战略和人才体系、文化体系所作出的选择,目的都是让企业良性发展。
03
离职员工“回家”的3个限制
和很多地产人聊下来,发现企业对老员工回归主要有以下几大限制:
首先是时间上的限制:
很多房企不太喜欢那些3、5年前离职,如今又要回归公司的员工。
因为离职不是儿戏,再度回归也不是儿戏,房企不需要对于职业规划不清晰的人。
典型的例子就是龙湖,已离职的老员工基本上3年以内很难回到龙湖。
其次是内部生态上的阻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老员工回归要面临的另一大阻碍就是内部生态。
一些老员工想要回归,如果这个岗位的直管领导和这个老员工之前的上司是对立的状况,直管领导大体不会同意老员工的入职,那就基本很难再回到老东家。
再比如某房企高管升职后,之前的一批人就被洗掉了,如果那批人想要再回来就很难,需要高管的认可。
即使老员工能力再强,直管领导不同意,他就没法回来。比如房企的城市总、区域总,整个班子都是他组建,老员工要回来必须由城市总或区域总通过。
还有一些国企会存在内部介绍老员工回归,不会像外聘员工一样走正常的面试程序。有些国企甚至连面试都不要,如果国企主管了解这个老员工,也想让这个老员工回归,那么该员工的回归之路就会比较顺畅轻松。
最后老员工的职级可能会下调:
不得不承认,业内确实会存在一些老员工回归后降级的情况。
比如老员工现在担任某公司总裁,如果回到老东家,可能就要被降级,回来可能就是总监,又或者拿一个副总裁的副职。 结语
总体来说,老员工的回归之路还是比较坎坷的。
但是一些房企发布老员召回计划,也向业界传递了讯号和风向:
老员工归巢可以是双赢的事。
老员工回归,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进行双方的再磨合,让老员工调整到一个好的心态,尽快融入团体中,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企业的长期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