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三角到大湾区,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城市之间的联系度显著提高!
最近五年,广州对外出行量增长近50%,每天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客流量交换量达到294万人,外向型特征越来越明显。
8月1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微发布《2020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发布》,其中有个关于城市交互度的数据,很有意思。 总的来看,珠三角城市联系度排名,广佛第一、深莞第二、穗莞第三。 以下是珠三角各城的交通关系热力图↓
如图所示,广佛之间的交互红线最为醒目,两地每天有176.3万的通勤人数,远超深莞(120.8万人次),是珠三角联系最紧密的双子城。 要知道,广州与湾区其他城市总的通勤量,每天高达达到294万人次,其中佛山一个城市就占了60%, 足见两个城市的联系密度有多高。 广佛超深莞,湾区最强双城记 《年报》甚至指出广佛之间的交互关系呈现出三个新特征:
一是“双向对等”。 广佛之间的通勤人口中,“住在广州、上班在佛山”的人群约占40%,“住佛山、上班在广州”的人群占60%,双向通勤特征明显。 以前很多人觉得佛山是广州的睡城,大部分通勤人群是睡在佛山、广州上班,但这个数据颠覆了传统认知,原来睡在广州、佛山上班的人也不少,占比高达40%,这说明佛山对广州也存在辐射效应。 为啥?因为佛山靠近广州的是南海区,而南海是著名的产业重镇,GDP超过3177.5亿元,而广州靠近佛山的荔湾、海珠,GDP分别只有1086亿和2087亿元。 这说明啥?仅就广佛交界区域而言,佛山经济比广州还强,出现广佛通勤“双向对等”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个特征是“枢纽共享”。佛山客流占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现状总客流近20%,在周边城市中最多;88%的佛山客流可在45分钟内到达广州南站,佛山居民使用广州枢纽十分便捷。 白云机场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机场(2020年数据),广州南站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二者都是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像佛山这样的地级市是不可能自建的,但因为和广州近,佛山完全可以共享。 广州南站因为与佛山贴得非常近,坊间甚至戏称它为“佛山东站”。 这个情况对佛山招商引资非常有利,因为它呈现出“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二线城市的营商成本”这种结构性优势,赚了个剪刀差。
第三个特征是“交往同城”,全省各市间客流交换量广佛最高,达到176万人次,是广州对外出行总量的44%、佛山对外出行总量的56%,比深莞高出46%,与广州市内跨区出行(中心城区往白云、番禺区)量级相当。 这说明,从通勤联系度来看,佛山和白云、番禺没什么两样,完全可以视为广州的一部分,广佛同城早已不是想象,而是实打实的存在了。
你每天花在通勤时间有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