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三水将对中心城区包括广海大道健力宝路、南丰大道等60条城市主次干道的非机动车专用道进行改造提升形成全长140公里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区慢行交通系统
短距离出行,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是不少三水市民首选的交通方式。这项民生工程在坊间获得市民许多肯定的呼声。该项民生工程怎样落地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惠民便民?
昨日佛山日报记者进行了街采不少市民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一起来听听 ↓↓
5月18日下午,记者在西南街道文锋路与新华路交叉路口走访发现,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抢行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出现。/佛山日报记者甘健欣摄
市民冯先生在三水跑了两年滴滴,日常驾驶汽车时经常遇到电动车与机动车混行。每逢这种情况,他总要放慢行驶速度,提防自行车或电动车“乱入”。得知三水两年内将建设140公里自行车和电动车专用道,实行专道专用,冯先生感到欣慰。“是一桩好事,有利于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对于路面设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曹女士同样是支持派。她表示,走在人行道上,时常要避让来往的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此外,上下班高峰时段,不少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车主在拥堵车流中见缝插针地穿行,存在较大交通隐患。
市民许女士是“骑车一族”,其家里距离公司约两公里,平日多选择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许女士注意到,三水有的道路原就划有非机动车道,但部分路段时常出现被机动车违停占道的情况,不得已挤入机动车道。
许女士表示,完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可以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让汽车、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人车‘各行其道’,既能保障城市交通安全,也能提升市容市貌。”
建议:加大宣传引导,强化监管力度
目前,三水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实施方案仍在制定中,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将参考市民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提升专用道。记者随机采访中发现,提及接下来具体如何新建、提升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专用道,不少三水市民有话要说。
市民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佛山日报记者甘健欣摄
“除了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其余镇街的主要路段和关键节点都应设立专用道。”市民王先生建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理当应设尽设,实现专用道贯通连续,新建的专用道要有统一的标准,如道路宽度、路面颜色、标识指引等。同时应打造示范的专用道路段,后期在全区进行推广。市民曹小姐则建议,设置专用道的同时,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更多人清晰、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则,提升安全意识。
“自行车及电动车交通系统建立起来后,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专用道监控,严禁杜绝‘专道不专用’现象。“市民何先生认为,驾驶人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车道上驾驶,同样要遵循相关的交通规则,如做到要上牌、戴头盔、不超载、不逆行。发现有不规范驾驶行为,要适当扣分处理等。
在市民曹女士看来,新城区的新道路在修建时应考虑设立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而旧城区道路比较狭窄,人车流量大,如何科学设置专用道,完善城市慢行系统,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研判。
文 | 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 视频 | 佛山日报记者甘健欣制作 编辑 | 林泳雯 来源:今日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