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E —————————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很简单: 电视在介绍刷脸技术的时候, 爷爷说了句:“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了。”
爷爷少年的时代, “教育”二字极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 但我的爷爷一直骄傲自称以前是私塾, 也就是“卜卜斋”里的第一名, 更是村里第一名, 所以听到他说那句话时,我在想, 老一辈正在被时代遗忘吗?
科技的便利无处不在, 所以“数字鸿沟”也就出现在他们的每一次出门, 特别是疫情以来, 爷爷奶奶已经问了我好几次: “我不会扫码,是不是就不能去。”
今年2月,广东省民政厅、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广东经济科教频道 三方联合制作了相关公益短片 《一证破解数字鸿沟——关爱老年人,广东在行动》, 并每晚在广东卫视播放。
像短片里的老人窘境,时有发生: 2020年11月,湖北宜昌老太冒雨交医保 却被告知“要么告诉亲戚、要么手机支付” 2020年8月,哈尔滨一位老人 因没有手机扫健康码,遭公交车司机拒载 2021年1月,辽宁抚顺一位老人 因无法出示健康码,同样遭到赶下公交车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因此,我挑了三个关键的地方进行走访, 看看三水是否有关注到老人的“不便”。
@医院 ——————
想要进入医院, 必须根据手机运营商扫二维码, 通过验证后出示行动轨迹方可通行, 但在现场,我们可以发现, 三水人民医院专门设立了老人爱心岗, 据工作人员称, 老人可出示身份证及医保卡进入。
@车站 ——————
想要进入候车大厅, 依旧需要出示健康码才可以通行, 而根据现场工作人员说, 老人通过登记身份证信息的方式进入
@银行 ——————
想要进入银行办理业务, 以农业银行为例,需要通过关注公众号, 展示绿码方可通行, 但由下图可知,不便扫码的街坊, 可通过手写登记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及测量体温的方式进入银行。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还不错? 可是,这都是“入门票”。
医院,网上挂号都那么难, 每家医院剩给现场挂号的又有多少?
车站,每逢节日,网上抢票过后, 售票站没有一张纸质票可出售。
银行,业务办理必须本人进行生物认证, 导致出现百岁老人被迫抬去银行的事。
这些,只都是一个作为观察者看到的, 还有更多我们年轻一辈体现不到的呢?
发明,本来是因为人类懒而创作 但现在,却成为了约20%中国人口的老年人的麻烦, 很多看似是手机的问题, 实质上是直指目前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文明发展, 科技的发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边缘化为代价呢?
不过,我仍抱希望 现代科技的自动服务终将变成 不需老人操作也能服务老人 “为人民服务”依然渗透于方方面面。 或许身份证变成了他们的移动数据库 或许是人脸识别技术代替所有的手工操作 又或许 会有更完美的新科技专门为老人而发明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