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底刚刚围蔽的时候还会因为拥堵上班迟到,现在基本不会了。”1月4日上午,家住北江明珠小区附近的市民杨先生说道。
这个变化与三水交警完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方案密不可分。去年11月底,西南街道文锋西路、三达路等路段施工围蔽,围蔽路段早晚高峰均出现拥堵情况。对此,三水交警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对拥堵路段进行每日“诊断”,多措并举“对症下药”,全警上路护畅交通,完善交通组织设施,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在三水交警优化疏导方案下,如今,围蔽路段虽然车流量依然较大,但拥堵情况已得到较大缓解,锦江路通行效率相较围蔽首日提升30%以上,早晚高峰期时间不断缩短。
三水交警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在围蔽施工路段执勤。/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优化调整 提升周边道路通行效率
“之前围蔽的时候,上班都要花上半个小时以上,光是在文锋西路就堵了近20分钟。”说起此前的拥堵,市民杨先生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尽管离上班地点仅有3公里,他每天早上免不了被堵在家门口许久。
“这几天上班才花了十几分钟,比之前快多了。”杨先生笑道,近段时间,不管是开车还是搭乘公交车,通过锦江路一带的时间已缩短了许多。这样的变化让他不禁欣喜不已。
三水交警相关负责人介绍,围蔽施工期间,由于文锋西路半边道路围闭施工,变为单向通行,由西往东方向禁止车辆通行,由西往东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都只能取道广海大道、锦江路。而这两条路平时在早晚高峰时段已经基本饱和,文锋西路的施工,进一步加重了广海大道、锦江路的交通压力,严重影响行车速度,造成堵上加堵的情况。
对此,围蔽以来,三水公安交警部门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多部门、多警种联合工作会议,通报当天高峰道路通行状况、群众反映意见以及研究疏导存在问题,持续更新周边区域交通疏导方案。
交警部门根据当天交通车流变化作出动态调整,包括优化配时方案、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指示牌、发布外围绕行指引路线等。同时,充分发挥智能交通指挥中枢作用,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指挥调度路面警力,利用智能调控交通信号,及时均衡路网车流量,优化整合交通信号控制和发布交通指引信息。
三水交通智能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31日,施工节点早高峰开始于6时50分许,结束于8时20分许,晚高峰则是5时30许,结束于7时许,比11月前提早了半个小时。其中,市民绕行最重要交通通道——锦江路,通行效率相较围蔽首日提升超三成,早晚高峰期时间不断缩短,围蔽区域内平均通行速度逐步提高。
全警出动 力保交通有序运行
1月4日上午7时,三水交警大队西南中队民警陆锦庭早早就来到锦江路路口。尽管外面的气温有些冰凉,陆锦庭只穿着单衣、毛衣和外套在工作,只为能灵活活动、便于工作。
上班后,陆锦庭首先清理了路边违停车辆、乱停放的自行车等障碍物。“这里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经常有车辆违停在车道上,严重影响机动车的通行效率。”陆锦庭说,如果一辆车在路边停下5秒,后面可能排出近40米的车龙。对此,他经常耐心地劝说这些车主离开,避免出现交通拥堵。
上午8点30分,路口的车辆逐渐减少。几番确认车流恢复秩序,陆锦庭这才放心离开。此时,他里面的单衣早已湿透。“执勤的时候,衣服湿透了也要继续干,干着干着就干了。”陆锦庭笑道,虽然辛苦,但能够让道路保持畅通,他觉得很值。
在锦江路、三达路等围蔽施工区的周边道路,每天都有150多名交警、辅警和施工方协管员,坚守在一线岗位,为市民出行护航。清除路边障碍物、指挥车辆行驶、引导行人和非机动车,只要是路面上的事情,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交警真的很辛苦,每天看到他们这样疏导交通都觉得很不容易。”市民唐小姐说,每天早上从锦江路经过时,都能看到交警们执勤的身影。她说,现在天气这么冷,自己平时走在路上都觉得受不了,更别提站一个多小时。交警们暖心护畅让她感动异常。
“立足岗位,服务为民。”三水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三水交警部门将继续全警上路护畅交通、加大力度完善交通组织设施、引导市民文明出行,优化辖区灯控配时方案,确保“配时跟着流量走”,提高路段通行效率,提升路面交通管控效能,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文 | 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 通讯员叶毅峰 编辑 | 林泳雯
来源:今日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