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傈僳族妇女服饰】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大方。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妇女的短衫傈僳语称“皮度”,短衫长及腰间,对襟,满圆平领,无钮扣,平素衣襟敞开,天冷则用手掩,或用项珠、贝、蚌等压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相配,对比强烈。建国前,由于各地傈僳族所穿麻布颜色的差异,就分黑、白、花傈僳三种。黑白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衫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傈僳语称这种胸饰为“拉白里底”。有的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钻以小圆孔。有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至二头黄牛。有些妇女不穿长裙而穿长裤,腰间系一小围裙,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花边,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色彩翻飞,非常漂亮。女子年幼时,头顶留三个尖角发,此后逐年增多,到十五岁蓄满。头顶用羊毛织成的带子编成的斗帽,傈僳语称“吾底”,维西傈僳族妇女一般裹头帕头巾,上缀贝壳、料珠,与怒江所戴的“欧勒帽”不同。澜沧江一带傈僳族妇女在额前戴一串齐眉粒珠,别具风采。有的上衣内穿白底黑纹短装,外罩大红或深黑色坎肩,下系百褶裙,有的在裙外面再系上风格独特的刺绣围腰。百褶裙分两种,长裙拖到脚面,短裙及膝,着短裙则要裹上绑腿。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按颜色的不同,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则最为鲜艳美观,她们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随风摆动,宛如春天里的杨柳,荡人心魄。
无论是哪一种傈僳妇女,她们的佩饰物中都离不开海贝——砗磲片,而它们的使用则以砗磲“欧勒”帽最为典型。聚居在怒江一带的傈僳族未婚女子长发梳双辫,戴“欧勒”帽,并把辫子盘在用红、白色料珠,或珊瑚、小铜铃、砗磲片制成的帽上。已婚妇女则把发辫藏在“欧勒”帽下边,耳戴长可垂肩的大铜耳环或银耳环,脖子上戴有十几串彩珠,珠串长短不一,长者可及腹部,胸前斜垮一条由一排大砗磲片、玛瑙、银币等钉缀成的装饰带,黑白分明
关于傈僳族妇女的“欧勒”帽头饰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人间遭遇干旱,饥饿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有一对失去双亲的青年男女,带着仅有的一把长刀、两升米和一只大公鸡,跋山涉水去寻找能生存的土地。他们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姑娘为了给小伙子织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跑遍群山,采来荨麻纺成麻线,终于织成了一件横纹长衫,送给了小伙子。在姑娘辛劳的日日夜夜,小伙子也在悄悄地为心上人物色着礼物。当他看到美丽的姑娘在劳动时,山风常常吹乱她的长发遮住双眼,发丝刺得姑娘的眼睛不停地流泪,便有了主意。夜里当他看见明月高悬,那么的美丽,便决定用像月亮那样洁白光滑的东西做成一顶能拢住姑娘长发的帽子。小伙子听说唐古拉山下有像月亮一样洁白的砗磲壳,人们常用它来做装饰品,于是下决心去找它。历尽艰辛,他终于得到了美丽的砗磲壳,他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磨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磨出了一大堆又白又亮的砗磲片。小伙子从山上采回了五光十色的树果子,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这些砗磲片和果子分别穿成串,美丽的“欧勒”帽终于完工了。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小伙子捧出它戴在心爱姑娘的头上。从此“欧勒”帽便成了傈僳族小伙子们赠送给心上人的定情物,一直流传至今。
实际上傈僳族妇女喜欢用的砗磲片最早是用来作为货币的。在傈僳族过去的社会里,五十枚像现在5分钱大小的砗磲片可以买一头猪,十枚可以买一升粮食。人们要出门,就把砗磲片穿成串,戴在头上,斜挂于肩膀,像现代出门要带钱一样。起初男女都带,但后来由于男人经常外出打猎,买东西的事情便专交妇女来做。斗转星移,海贝片便演变成了傈僳族妇女们的装饰品,当作显示财富和象征美丽的必不可少的饰品。当姑娘长大成人时,不管家境如何,父母都要精心为女儿购置一挂砗磲片,作为嫁妆送给她,否则会被别人耻笑。母亲去世后,留给女儿最珍贵的遗物之一也是砗磲片饰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