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确认无误后签名,到时候留意下工资到账信息。
好的,谢谢你!
8月28日,三水法院审判庭内人头攒动,第一批53名建筑工人来到这里领取工资。“赶在小孩开学前拿到工资,终于松了一口气!”工人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9月1日,随着建筑公司后续资金的到位,被拖欠数月的200多万元工资悉数回到两批共计105名建筑工人手中。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来,淼法君告诉你!
案情回顾 数月前,眼看自己的工资被累计拖欠至8万元,阿聪(化名)心急如焚。“家里头都靠我养家,当时的压力太大了。”最多拖欠8万元,最长拖欠2年……如今,这群工人们的心结终于被打开。 2018年7月,承建乐平镇某楼盘的某建设公司与三名包工头发生争议,工人们的工资随之“打水漂”。2020年春节前后,工人开始向信访部门反映诉求。2020年4月7日,部分工人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经裁决,建设公司应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并向工人支付所拖欠工资。建设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三水法院提起诉讼。与此同时,部分工人也因劳动仲裁未受理向法院起诉,要求建设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2020年7月底,105件劳动纠纷案件陆续在三水法院立案登记。 原来如此!那么,涉及百余名建筑工人且案情复杂的劳动纠纷案是如何解决的呢?别急~淼法干警有妙招!
第一步
迅速排期开庭建立工人代表微信群
为尽快化解纠纷,三水法院安排林志伟与廖连载两位资深法官承办案件,并迅速排期开庭。书记员陈惠玲建立工人代表微信群,解答工人们关于案件处理流程、工资是否能落实到位等疑问,并耐心安抚他们情绪、打消疑虑。因案件数量多、证据材料繁杂,两位法官分别历经连续六个小时、两天三批次开庭,终于查清全部案件基本事实,并摸清了矛盾症结所在。
原来,建设公司因缺乏资金,担心其与包工头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一直对调解持消极态度。而工人们的耐心又几近被建设公司的被动应对消磨殆尽,一度对是否能拿到工资存疑。孩子开学在即,学费迟迟没有着落,部分工人情绪激动,扬言要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矛盾一触即发。
第二步
先调解后判决内外协作双管齐下 看到双方情绪对立严重,直接判决易导致案件不易履行,两名法官经商议,确定了调解为先、判决为后的办案思路。在庭审后的一周内,两名法官多次向建设公司讲解法律规定、分析利弊,并建议其积极筹集资金;同时,动员包工头主动与建设公司加强沟通,想方设法消除建设公司的顾虑。乐平镇党委也对该批案件高度重视,镇政府派出多个部门参与协调,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安抚工人、维护秩序并推动各方展开协商。
第三步
不舍昼夜
为调解答疑解惑
8月27日上午,建设公司筹集到部分资金,可供发放部分工人工资,并预计第二批资金将于29日到位。得知这一消息,两位法官进一步加大调解力度。经多方合力推动,8月27日下午5点,各方就53件案件达成初步调解意向。
为使工人们尽快拿到“血汗钱”,书记员迅速拟定调解协议初稿并于当晚通过微信发给各方诉讼代理人确认、对工人公示,同时,在群里耐心解答工人们的疑问,详细说明次日签订调解书的注意事项。准备好第二天所需的所有材料,已是晚上8点多,书记员陈惠玲、陈晓英才匆匆离开法院。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记录)
调解成功
现场发放工资款
让劳动者不再“忧薪” 8月28日上午,第一批53名工人搭乘乐平镇政府提供的大巴车,来到三水法院。工人们有序完成了相关法律手续,并于约两个小时内收到了工资。
(工人们陆续收到工资)
这下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看着银行卡的到账信息,阿聪由衷地说。下午5点,第二批52名工人亦与建设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晚上8点,立案庭在司法警察大队的配合下,终于办完了所有工人的法律手续。
9月1日,105名工人全部收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款,该百余件劳动纠纷系列案画上圆满句号。
“民生无小事”畅通立案渠道,加快审理速度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司法公正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三水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