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 巧
一
秋风飒飒,倍感凉意。渭北高原的凤凰村在孟秋的苍苍暮色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乞巧节”。
只是,现在凤凰村年轻的一代亦然入流随俗。再也不愿安贫守道,囿于父辈们留下的一亩三分黄土地。悠闲自在的男耕女织小农生活,似乎渐行渐远。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上大城市追梦去了。抖音微信拼多多,同样玩得贼儿溜。因此,凤凰村真正过“七巧节”的其实只剩下守望在村子里的老孤寡残和小娃娃们。
七月初七的上弦月像一艘金色的小船,自东南缓缓升起,一条白茫茫的银河,无边无际,横亘在广袤深邃的宵汉。
村子里的宗族祠堂,在土改时已被拆除搬运去盖了公社的办公大房。因此,今年“七巧节”的祭祀和祈福,依然只能凑合在村子中间的一户小康人家的门房前。门房靠外一侧的砖墙青蓝青蓝。门房的外走廊半米高上下,向前伸坦正好也是半米,形成一条窄长的台阶。台阶铺一条方格子土布床单,就是祭台。
到今晚为止,七十多的桂儿娘忙活了半月,总算准备停当。祭祀礼品是桂儿娘挨家挨户“众筹”的,一块不嫌少,一百不嫌多。用红红绿绿的彩纸,扎就的一对男女人物,被固定在廊台正中,是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为了突出“七巧节”的中心意思,凸显织女的“伟光正”和心慧手巧,女性纸扎人物要高挑和醒目许多,衬托得那“牛郎”哥如同一个跑龙套的,仿佛是跟着七姐大仙前来沾光揩油水的小跟班。扎眼一看,就算不是饥肠辘辘,也不由得让人想起那清河县里卖烧饼的大武师傅。
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季节,自然不愁贡品。左邻右舍带来了自产的红苹果,绿葡萄,大的水蜜桃,还有饱满的大石榴……
一对对巨大的贡品面花,像虎,像狮,像麒麟被颜料涂摸得五颜六色,也拥挤在祭台。
两个长方形音箱,被分列架在墙上,虽然声音很大,气氛也哄托起来了。但播放的却是与“乞巧节”毫不相干的秦腔《周仁回府》
二
说起来王母娘娘也算个高能“狠人儿”,娥眉一竖,银簪一挥。玉指一个凌空划拉,就是一条常人永远无法逾越的浩瀚银河,宽到14亿光年。这么宽阔的天河,如果以光速计算,假若织女拋个媚眼,牛郎最快十四年之后才能心领神会。这么凶狠的降维打击,这样的悲催爱情,无疑是痛苦和伤感的,当然也凄美得如同千年的绝唱。由此也演绎了中华文化旷世传颂的爱情故事,留下了一个千百年来,广为褒赞,全民参与的“乞巧节”,这个“乞巧节”实在太有意思太值得玩味了,以至于地无分东西,人无分南北广为认同,以至于被偏安东北亚的思密达们屡屡杯葛,企图居为己有的文明历史,甚至险些申请为思密达牌的联合国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这就如同没有文化的暴发户,总想在胸前别一支名牌钢笔以便招摇。
到了“乞巧节”,姑娘们要拜七姐,向织女祈福和祝愿婚姻美满,夙愿成真。希望赐教一双玲珑奇巧的纤手,女红娴熟,女工精美。以讨来日姑婆欢心。
平心而论,这牛郎织女真不容易。天庭威凌,天路迢迢,365日苦苦相争相思,到了七月初七,本是花好月圆,鳒鲽卿卿,夜半无人语自私的良宵时辰,却又是被尘界千万个凡骨肉身袭挠,你祭什么拜什么?我缺衣少食么?烦也不烦?我织女和郎君本身都是聚少散多,又如何能渡得普天之下的有情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呢?
三
说到凤求凰村的“乞巧节”,除了桂儿娘之外,还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
一位就是今晚远远地靠墙蹲踞巷子一头的村前前前陈姓妇联主任,“过了气”的红人儿。从陈主任数起,凤凰村的妇女主任走马灯似地已经换了四届,所以姑且称她为前前前陈主任。只见得她目光呆滞,头发花白凌乱,岁月这把杀猪刀给她昔日苹果般红扑扑光鲜且鼓涨的脸蛋儿刻划了许多纵横交错的犁沟,几年前的一场脑溢血,落下说话结巴的后遗症,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在她结结巴巴的话语里,常常流露出对过去生产大队搅一个大锅里吃饭的怀念。村子里的同辈人见了,无不愕然抚掌:“唉!当年的铁姑娘……”
另外一个人物,便是年近五旬的张干板,张干板是绰号,他的原装大号已被村子里的人抛到九霄云外。他嘴快,嘴利,善于揶揄和讥讽,长于用打油诗的形式挖苦他人。日子长久了就被送了“干板”的绰号。
这不,村子里流行的一首打油诗,是关于前前前陈妇女主任的,便是张干板杜撰的:
当年凤凰铁姑娘,
十里开外阵阵香。
河东河西轮流转,
今朝落寞梦一场。
看得出来,这都是对前前前陈主任的挖苦和讥馋。
当然,在“乞巧节”上,张干板鞍前马后,是桂儿娘忠实的帮手,也是织女贡品的主要实际享受人,神仙能吃么?也不用吃啊!最终还不是给常人吃光了。当“乞巧节”进入尾声时,张干板会遵照桂儿娘的吩咐,将贡品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包小包地带回家,边走边对围观的路人讪笑着抹眼药水:“精华都叫神仙吃了,剩下的这都是渣渣。”听了张干板的解释,一干众人眼里的一抹红霞随即迅速消退,也不觉得张干板占到了什么便宜。
四
在过去“运动”接“运动”的日子里,因为“乞巧节”,桂儿娘和陈主任是有忿阋和过节的。
桂儿娘古道热肠秉性耿介且心灵手巧,在风凰村里群众基础很好,威望很高。始终都是村子里的首席面花大师,首席剪纸大师外兼首席业余接生婆大师。
虽然说接生婆这角色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凤凰村的人口出生史里,桂儿娘的风头曾经一度盖过村赤脚医生,搞得人家扎羊角辫子的赤脚姑娘大为不快,常常举起伟人的红宝书对着桂儿娘指槡骂槐,讥笑她连人体的八大系统都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八大系统长在哪个位置,还敢帮人接生。
更让村里人钦佩称赞的是,桂儿娘的大孙子林林在省城的央企飞机制造厂工作,今年五一劳动节,因为万里挑一的过硬钳工装配技术,新晋和被授予了“大国工匠”的称号。
当然,那个年代是不容许过“七巧节”的,织女牛郎就是牛鬼蛇神和封资修。
有一年,桂儿娘主导和张罗的“七巧节”又要开场了。凤凰村的陈妇女主任很快收到密报。好家伙,这还了得?!在这“除四旧,立新风”的运动里,竟敢有人顶风作案!陈主任立刻单枪匹马来到现场。她踢,掀,撕,摔闪电般砸了桂儿娘苦费半天经营的场子。
两个女人指着彼此的鼻子开始对骂。陈主任的骂词更胜一筹,不乏夹杂着时髦的政治运动口号,康慷慨激昂,仰扬顿挫。比较而言,桂儿娘的骂词显得呆板单调,除了反复借用牛郎织女一双大神恐吓威胁对方之外,别无新意。但是,这样的威胁与恐吓,对于经过各式水深浪恶的斗争洗礼的陈主任,对于不怕天不怕地的无神论者的陈主任显然是苍白无力的。输赢很快见得分晓。陈主任踩着满地凌乱狼藉的贡品,紧握双拳,昂首挺胸以胜利者的雌姿,扬长而去。
秋风飒飒。纸扎乱纷纷满地飞舞,陈主任齐楞楞的一头黑亮剪发被秋风高高擎起。
桂儿娘泪水潸潸。梦碎了一地。
然而,张干板不高兴了。到口的贡品没了,煮熟的鸭子飞了。
是可忍熟不可忍!
当时,陈主任蹬着一条用进口日本尿素化肥袋子染成的深褐色裤子,料子很轻很柔,野风一吹,裤筒呼呼噜噜招展飘舞,完全不比农民们穿戴的祖传工艺硬梆梆的黑老粗布。但是,染料无法彻底遮掩化肥袋原本的字符。
只见得那陈主任巾帼雌威,霸气十足。那双被薄如蝉翼的尿素袋紧紧包裹的肥硕双臀,凸耸浑圆,有节奏地一颠一扭颇为性感,“日”、“本”二字隐隐约约刚好分列左右两侧的屁股蛋上,裤裆前上方“含氮28%”的标识依稀可辩。这么工工整整的一行正楷汉字,也侧露出了岛国人民一贯的严谨和对产品质量的一丝不苟。
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其实富裕小康照样叫人无法回想以前赤贫艰苦的农村生活究竟艰到啥程度,苦到啥样子。
尿素袋做裤子,其实是那个年代村干部的特权,普通的社员们,对此既红眼嫉妒又咋舌羡慕,连想都不敢想。
看见陈主任迎面而来,站在路边的张干板故作笑相:“陈主任您这裤子美的很么!也只有您陈大主任才配穿这么高级的裤子!”
“贫嘴!”陈主任回敬道。只见她柳眉横竖,用眼神冷峻地剜着张干板,依然梗直着脖子风风火火径自走她的路。
望着陈主任渐行渐远的背景,张干板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老痰,表情瞬息晴转多云,铁黑着脸,凶神恶煞般地怒骂道:“哦呸!还含氮(蛋)28%呢,你就是个不简单!(不见蛋)”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河西,如今桂儿娘成了渭北地区剪纸民间手艺的传承人,荣耀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县委书记亲自把脸盆大的红花戴到她的胸前,县长把八开大红烫金荣誉证书替到她手上。她剪的纸花被送展世界各地广为溢美。
五
言归正传。三声铜锣响定,凤凰村“乞巧节”正式开始。桂儿娘忙得像个收紧发条的陀螺团团打转,她成了大神和凡骨肉身两重世界的中介人,地位太重要了。
只见得人头攒动比肩接踵,周边临村的人也闻风赶来了不少。
有人双手合十,闭目许愿。有人虔诚跪拜,毕恭毕敬。对着大神,各种各样的诉求和祈愿铺天盖地。牛郎织女俨然广天阔地之中,东西南北之间,包罗万象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哈利路亚!
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好房子,生个胖娃娃,花椒高产卖好价,苹果核桃大丰收,求财求官求运交桃花,真是五花八门……
“乞巧节”在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纷忙中很快进入了尾声。有人大声提醒桂儿娘:“你大孙子林林回来了。”
林林带着女朋友一路走来,看到桂儿娘就傻傻地笑,姑娘的脸羞成一朵粉红的桃花,对着灯光越发娇艳。桂儿娘也乐了。接着,她拉着林林的手一本正经地说:“还是老规矩,先拜七姐!”
这时,拥挤的人群里,有人提醒桂儿娘:“人家都是大国工匠了,飞机都能组装。怕是七姐教不了了!”
桂儿娘面露愠色,严肃而决绝地说:“我不管你什么枪不枪机不机,该拜还得拜!”显然,桂儿娘的耳朵背了。
看着一对年轻人,生硬窘迫而虔敬的跪拜,远僻在一边的陈主任眼里泪珠盈盈,断断续续地结巴道:“还是…有,有,有所敬畏,畏,畏好!”
这时,桂儿娘身旁的张干板举起了大分贝电动高音话筒,亲自领咏。他要求一班众人高声向一对准新人儿齐齐祝福:
明月高悬在金秋,
凤凰依枝耀鸿休。
白头偕老百年好,
勤劳致富日子优。
山呼海啸,人声鼎沸。张干板再一次向世人炫耀了他的“编诗实力”。
秋风飒飒。今夜的凤凰村,灯火分外通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