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孕妇让座成为三水人的共识;斑马线上,司机主动停车礼让行人;餐桌上,市民自觉打包剩菜,加入光盘行动;路遇陌生人倒地,市民爱心接力救助……在三水,市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不断提升道德素质。 三水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文明公益广告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树立道德典范,擦亮“友善三水·大爱之城”城市品牌,为社会文明进步不断注入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全覆盖志愿服务站点,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淼城的浓厚氛围。
润德于心 文明之风吹拂淼城 高丰公园、右岸公园、侨鑫生态园,以雕塑、绿化造型等形式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环境、融入景观;三水未来馆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创文公益宣传片、文明标语、垃圾分类知识…… 走在三水的大街小巷,文明创建氛围浓厚。三水将本土元素融入文明创建宣传,文明基因渗入城市肌理,潜移默化温润群众心田。“大家越来越讲文明,更有素质了。”家住西南第九小区的陈伯说,现在垃圾桶多了,街坊不乱扔垃圾了,自觉维护小区环境。 文明道德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文明城市,到以“五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为细胞的文明城市个体,三水勾勒出一幅“全域文明”图景。 在乐平华土布村,两百余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引人注目,涉及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家庭婚姻、村风民俗等多项内容;在芦苞蔡氏大宗祠的道德讲堂,人们围坐一起聆听这条声名在外的“孝善村”的孝善故事…… 三水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乡风文明大讲堂”以及文明风尚主题活动,规范村民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文明村民、道德村民,营造文明道德新风。 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三水成立区美德宣讲团,走进村居、民企、校园开展好人故事分享会、道德讲堂,让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上线首个线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文明故事、好人好事、美德故事、红色故事传入千家万户,传递道德力量、文明新风。
7月21日,佛山市创建文明家庭暨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主题系列活动在芦苞镇独树岗村举行,图为道德模范故事分享现场。/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身边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21日,三水市民王广洪参加了2020年佛山市创建文明家庭暨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主题系列活动,捧着《家风家训家国情怀》册子阅读,聆听文明家庭的动人故事和幸福密码。 一场场文明道德讲座教化着群众,影响着每一个三水人,形成了孝德行善、崇学厚道等“市民公约”,让市民养成文明自觉。 厚德育人 树典范传递道德正能量 在“三江”的养育下,三水人有着如水般包容、友善的性格。三水将做好人、行善事视为优良传统,涌现了无数善者。 公交车司机植明基拾金不昧,帮失主找回万元现金;邻居石尚毅、李真强勇闯火海,救出九旬老人;路遇居民楼起火,检察院干警马程龙等4人化身“消防员”扑灭明火…… 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践行着一个个善行义举,筑就文明高度,探索文明深度,为文明城市创建输入一股道德力量,让城市三水充满人情味。 友善文化造就了城市的健康肌理,精神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全面开花。今年以来,三水发出了7份“点赞证书”,为善行义举点赞;频频取得全国“书香之家”“广东好人”“广东新时代好少年”等国字号、省市级荣誉,擦亮城市品牌。 平凡英雄涌现,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离不开三水建章立制,全城礼赞好人的努力。
2019年“感动三水”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现场。/佛山日报资料图 三水连续8年举办“感动三水”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最让我感动的老师”等评选活动,建立“好人好事点赞证书”机制,深挖身边好人,扩充三水“好人库”,选树好人典范,引导市民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 一群人影响一座城。“一个人的正能量能照亮一个角落,一群人的正能量能温暖一座城市。”“中国好人”冼玉转说,三水的向善精神以每年一次的命名活动为载体,影响着越来越多市民,好人群体不断壮大。 做好人、行善事已融入了三水人的血脉中,成为了精神追求与行动自觉,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氛围。 化善于行 满城志愿红尽显温情 “您好,有什么能帮到您?”在三水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内,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引导协助患者就诊、打印检查报告;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志愿者配戴“城市文明志愿者”红色绶带,为办事市民提供指引,解答疑难。 小举动,大文明。在三水,无论是银行、出入境大厅,还是医院挂号缴费处、景区人流密集处,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无处不在,文明用语沁人心脾,成为了文明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三水推动公安、税务、邮政、银行、医院、燃气、供水、供电等21类窗口服务行业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建设,积极打造好人工作室、志愿者V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合一”联建阵地,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引导,倡导助人为乐和文明言行,进一步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意识和文明素养。
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志愿者身为办事市民提供指引,帮助市民办事。/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摄 目前,三水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411个,实名注册志愿者约57000人,关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开展各项关怀服务活动。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在今年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调动全区道德模范、各级好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18场,累计志愿服务约56万小时,服务人数超60万人次,为疫情防控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凡人善举融入生活,公民道德有规范,凝聚起整个社会的正能量,让城市三水更温暖,城市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文/佛山日报记者卢钰仪 通讯员三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