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街坊注意,
思贤小学(原名西江小学) 今年秋季开始招生!
今年起至2022年, 三水还计划投入约6亿元, 新、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小学校5所, 新增学位5055个; 帮扶改造提升乡镇中小学校16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农业三水”经过“工业三水”进入“城市三水”新征程,三水在实现城市进阶深度蝶变的同时,教育综合改革也逐步迈向纵深。
当前正处于招生季,三水区的教育进程也在持续推进,一面是及时发布回应相关教育公告,一面是新(改、扩)建学校加速建设中。 一项项针对教育的内涵化改革开启,不仅仅是一幅改革进程的动态图,更是激发内生动力所在,不断赋能“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系。
当前三水正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水教育也紧紧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聚焦教育改革、完善教育配套,在全区上下掀起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热潮,区、镇街精准发力,促进“城市三水”内涵建设,夯实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底盘。
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思贤小学建设规划图。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思贤小学还将引入名校先进理念和资源,打造成区域名校三水区实验小学分校。
这是三水区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三水区出台《三水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工程,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其中,2018年新、改、扩建学校3所,全区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305个;2019年新、改、扩建中小学校5所,新增学位4255个。
2018年新、改、扩建学校3所,全区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305个。资料图片
今年起至2022年,三水还计划投入约6亿元,新、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小学校5所,新增学位5055个;帮扶改造提升乡镇中小学校16所。
在学前教育方面,三水实施“增资源、调结构、提质量”工程。通过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扩充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资源、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使得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
大手笔投入,也带来扎扎实实的教育成效。近几年,三水中高考的成绩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生动注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是三水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缩影。
打造优质均衡的“城市教育综合体”
今年是三水区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五个年头。厚植三水自2016年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打下的基础和取得的成绩,去年,三水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把实施“筑基强腰树品牌”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水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在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等领域提出了八项具体的措施,确定了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这对三水教育贴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这样清晰的路径,三水将达到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闭环,也将助力三水区主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助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
三水区教育局局长李健鉴表示,接下来将全面落实各级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开展“筑基强腰树品牌”行动,立足教育服务大局,推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均衡的“城市教育综合体”。
在学前教育方面,三水实施“增资源、调结构、提质量”工程。资料图片
从具体工作的部署来看,三水区将实施学前教育“50·80”计划。重点建设公办幼儿园,逐步回收租赁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物业合同到期的幼儿园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等,力争实现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或以上的目标。
与此同时,三水区实施“名校+”工程。重点推进区实验小学分校区建设、西南街道第十小学归属华侨中学附属小学、西南中心小学与西南八小成立教育集团等工作。此外,三水区实施强腰工程,推动西南中学、三中附中等优质初中与相对薄弱初中结对,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
激流勇进,只争朝夕。从“提质创优建高地”到“筑基强腰树品牌”,从五大工程到八大措施,三水区教育综合改革将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的临界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也将探索尝试新的发展路径,让优质教育不断生长,优化三水现有教育体系,对三水教育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望接下来的教育大计,李健鉴表示,在三水区委、区政府的强力统筹和部署推动下,各部门、各镇街通力合作,三水教育人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上往前走一大步,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