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水为岭南文化之乡,底蕴深厚,各行各业都有精英代表,例如粤曲、粤剧方面,就是人才辈出,既有编剧、作曲家、独创星腔,亦有名伶、名演员。
早在乾隆年间,三水戏台故事早已名闻天下,传颂至今。
今天整理三水粤曲、粤剧史料,看到80年代三水县粤剧团《花王之孙》的戏桥(节目单)及高要县粤剧团《花王之女》的戏桥,不禁会心一笑,真是笑出眼泪。
很明显,三水就是“孙子”,但这个“孙子”绝无贬意,而且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三水是1526年割南海分高要而建县,史称“割南分要”。因北、西南、东三方之水汇流于邑,故名“三水”,这在见证三水建县的邑人何维柏文章中可见。
南海割的是北江一带胥江都、西南都等地,大体就是从大塘镇到西南镇,占了大部分。而高要分的是西江青岐、白坭一带,占小头。
如果把广东省比作“花王”,南海县割给三水的就是“花子”,高要县分给三水的就是“花女”。
所以高要县上演“花王之女”,三水县续演“花王之孙”,实在符合历史发展及关系脉络。
细品,好笑之余又甚有历史底蕴,真孙子也!
(个人水平有限,又不常在线,欢迎对三水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朋友直接联系指导,微信:m527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