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861|回复: 1

下一个十年,“水都”将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d1f00610a6a77f3b3496f66f5c805297.gif
5月的三水,气温开始攀升,生产也愈发繁忙起来。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基地里,多家饮料巨头企业的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车流涌动,源源不断将“三水制造”送往全国各地。
这里是三水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过去十年里,水都基地用三水0.97%的土地,集聚了百威、红牛、可口可乐、益力多、亨氏、健力宝等饮料行业龙头,以每亩创税超100万元的高效益成为三水的经济支柱。
2020年,水都基地进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被寄予更高期待——产业发展再提效,规模档次再进位,打造千亿级产业载体。在佛山打造30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下,水都基地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年产值平均增长44%的水都速度

“没有昨天的水都,就没有今天的西南;没有今天的西南,也不会有未来的水都。”
十年前,投产(2009年)不到两年的水乡工业园(水都基地前身)即实现了一次令人瞩目的飞跃:红牛投产后当年就实现税收超亿元,百威连续两年蝉联三水纳税冠军,园区2011年产值同比增长321.30%。
同年年底,园区更名为中国西南水都饮料基地,不久后再更名为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
发展至今,水都基地里,国内外知名的饮料食品企业密布,“国际范”十足。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从最初的9.53亿元一路飙升至2019年的363.5亿元。
园区发展规模实现了几何级跃升,形成了一条集生产、销售、原材料、制罐、包装、物流等环节的饮料食品全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集聚度最高的饮料食品专业园区之一。

02d2d7c99dcb662c41b431ca970ee0e4.jpg
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佛山日报资料图

“没有昨天的水都,就没有今天的西南。”说起水都基地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创业史,西南街道办事处主任伍聪颖说。
2009年起,水都基地作为三水最具特色、含金量最高的一张产业名片,在创业第一个十年,以44%的年产值增长率,演绎出令人瞩目的水都速度。以水都基地为核心引擎,饮料食品产业成为拉动西南街道乃至三水区发展的经济支柱。
从产出效益看,水都基地平均工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亩,平均创税超过100万元/亩,在三水主要产业园区中独占鳌头,百威、红牛两家企业多年来牢牢占据着三水纳税大户前两名的席位。
以百威为例,自2007年成为第一个落户水都基地的饮料企业以来,百威英博(佛山)啤酒有限公司连续5次增资扩产,产能从一期的26万吨一路飞升到160万吨,从百威在中国第一个自建工厂发展成为百威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水都基地展现出一个品质集聚、产能可观的专业园区的牢固根基和发展韧性。三全等食品企业开足马力保供应,春节期间销量大增,健力宝、隐雪等饮料企业抢抓健康经济机遇力推新品,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平台招商步履不停。
伍聪颖说,在佛山市打造30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发展机遇下,西南街道将布局并实施园区新的十年创业计划,在产值和规模上再造一个水都,打造千亿级的产业载体。
在伍聪颖看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水都基地的上一个十年是西南“水经济”筑牢底气、擦亮品牌的基础支撑。下一个十年,西南必须主动谋变,为水都基地二次创业做好谋划和部署,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增效进阶、规模提质提档,“没有今天的西南,也不会有未来的水都”。
再造一个水都底气从何而来

“水都基地提速二次创业,做强做优食品饮料产业,应为之,也可为之。”
实际上,水都基地在几年前就已开始谋划二次创业。
2016年秋季,国内饮料行业进入增长拐点,水都基地增长步伐有所放缓,决心进一步补链强链,向“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提升在食品饮料业内的话语权,从“国际范”迈向“国际级”。两年来,水都基地的二次创业起步有力,直击痛点。
园区招大引强的力度不减,益力多、海洋之星等优质项目顺利推进,集群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瞄准附加值更高的研发、销售环节,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通过平台招商,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食品产业“园中园”,目前已引入12个食品产业链项目。

52120fa8e6b05b891887c5773451e2ce.jpg
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饮料品牌落户生产。/佛山日报资料图

水都基地土地载体空间仍有超过1万亩储备,跨镇共建又进一步拓宽了园区发展空间。西南街道、白坭镇携手建设水都基地南拓片区,柏华包装、广合隆包装机械、泰山啤酒等食品饮料及配套项目先后落子,助力园区进一步壮大产业链。
园区还从产业单一功能向城产人文融合进阶。总投资超过60亿元的35个水都小镇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水都基地招商中心、人才公寓、湿地公园、省质量监督饮料及食品添加剂产品检验站等新设施已投入使用。
健力宝、益力多等企业积极加入小镇工业旅游线路,助力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黏性,提高园区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践证明,到目前为止,园区二次创业的路子走对了。2017年~2019年,水都基地不仅扛住了行业的下行压力,年产值仍保持双位数增长。今年,西南街道亮出“再造一个水都”的新目标,背后又有哪些驱动因素?底气从何而来?
首先是来自顶层设计的利好信息。去年年底,佛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加快培育四个冲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一个就是食品饮料产业。
今年4月底,三水区发布的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食品饮料产业招商引资总额不低于150亿元。
对以饮料食品为命脉的水都基地来说,这是二次创业路上的新使命,更是重大发展机遇。
行业发展前景也在为水都基地进一步做强做优带来空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对不同行业的制造业企业都带来了影响,饮料产品行业因企业短期库存压力上升而竞争加剧。但从历史角度看,“后疫情阶段”大众消费品需求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食品饮料企业具有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
“对于西南街道乃至三水区来说,打造千亿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意义非凡。”三水“十三五”规划执笔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长期关注水都基地发展。在他看来,水都基地进一步提速二次创业,做强做优食品饮料产业,应为之,也可为之。
提升集群影响力的路径探索

进一步释放产业“聚宝盆”的聚变效应,或是园区进阶的方向之一。
要在产值和规模上再造一个水都,水都基地当前亟需突破的天花板在哪,下一个十年的创业计划应如何布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三水在2008年筹建水乡工业园,是一次本土资源禀赋和产业方向选择的有效结合。
彼时,三水作为饮料业集聚发展的后来者,适时把握住一批国际饮料龙头企业布局华南的机遇,依托水都基地,以百威项目落子为起点,上演了一出逆袭好戏。

8f8e478f60500f14dfcad965b52d88f4.jpg
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饮料品牌落户生产,图为百威英博佛山工厂。/佛山日报资料图

在园区在创业的第一个十年,“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度,是水都基地发展规模和效益迅速提升的关键所在。从全国范围看,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集聚区形成差异化分工格局,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也是中国宿迁食品产业园等千亿级食品饮料产业基地的共同经验。
但从饮料食品集群的发展特点看,水都基地已开发利用1.2万亩土地空间、园区已引入72家企业,只靠产业链补链强链这一张蓝图,或不足以支撑园区向千亿级跃升的新目标。
顾乃华坦言,首先,饮料产业属于轻工业,和汽车等重工业相比,其产业链比较短,通过延伸产业链、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方式壮大产业规模的空间较小。再者,水都基地总部企业、本土品牌企业较少,产业的根植性、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以此观之,产业高浓度集聚的水都基地,在紧抓“招大引强”的同时,通过降低成本、强化协作、刺激创新等手段,进一步释放产业“聚宝盆”的聚变效应,提高园区企业和集群的影响力,或是今后提质进阶的一个方向。
相似的思路已在相关谋划和实践中有所体现。2019年底开园的联东U谷·佛山三水双创园,明确提出了“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地”的发展目标。
目前,该“园中园”已引入一批小而美的项目,它们大多来自食品机械设备、食品添加剂等产业链上游环节,有望和园区存量企业互动协作,抱团成长。
西南街道党工委委员梁洪文介绍,园区不仅将继续向研发、设计、销售、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还要引入更多优质的食品类项目,提高园区协同创新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吸引更多国际巨头走进来同时,推动本土品牌走出去,也是水都基地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环。
自2016年迁入水都基地,健力宝和百威、可口可乐等14家成员单位加入三水饮品标准联盟,在生产工艺用水部分指标上执行严于国家标准10倍的标准。近两年,健力宝这家本土饮企还通过新产品、新营销积极作为,拓展市场,抓住年轻人的口味。
“中国魔水”复兴与“国际水都”崛起,或将上演三水“水经济”下一个十年的“双龙会”。

水都十年
· 2009产值9.54亿元;创税1.03亿元· 2010产值12.58亿元;创税1.60亿元· 2011产值52.99亿元;创税5.65亿元· 2012产值63.98亿元;创税6.82亿元· 2013产值93.08亿元;创税11.31亿元· 2014产值135.89亿元;创税14.27亿元· 2015产值155.29亿元;创税15.26亿元· 2016产值167.50亿元;创税14.44亿元· 2017产值262.07亿元;创税16.66亿元· 2018产值310.30亿元;创税16.62亿元· 2019产值363.50亿元;创税17.04亿元注:园区产值为规上企业产值,2017年起把金本片区企业纳入统计。

专家观点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水都二次创业要迈三道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载体更是如此。一座城市,尤其对于一个县域经济体来说,打造一个专业性强、集聚度高的千亿级产业载体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和挑战的事情,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在实践中至少要迈过三道坎。
一是要在一个有较大市场容量和较高成长性的行业中,聚集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还要有比较长远的扎根当地发展的战略和能力。比如,要有动力和能力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及运用两化融合、兼并重组、技术联盟、成立总部、协作配套等方式建链、补链、强链,在当地形成涵盖“制造(产品流)—技术研发(技术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公共平台(人才流、信息流)”等环节的比较长的产业链。
二是要能形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应的生成模式、空间形态、产业组织形态、资本支撑、升级路径等也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不同。在此背景下,要注重发挥创新资源、社会资本、科技人才等软要素构成的创新生态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是要有比较成熟的且具备较高扩容性的产业载体。承载千亿产业的园区,交通要便捷,设施要完备,尤其要有比较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
结合水都基地的发展历程及其二次创业的新目标来看,它要在下一个十年向千亿级规模进阶,已有的底气和潜力表现在已经集聚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链,也积累了宝贵的推进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和发展的经验。
西南街道、三水区要在产值和规模上再造一个水都,在布局水都基地新的十年创业计划时,应着重从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行业话语权两个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园区扩容,集聚更多的饮料企业,从而壮大规模。其中,要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和园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招引或培育更多的总部型、平台型企业是重要环节。二是要着重增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的行业话语权,增强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升位能力,尤其要增强以研发创新能力为主的技术话语权,以及提升以行业标准为主的品牌话语权、以销售和物流网络为主的渠道话语权。

来源:今日三水

d1f00610a6a77f3b3496f66f5c805297.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鲜花

492

帖子

2904

积分

铜鱼

Rank: 4

发表于 2020-5-14 23:17 手机网页版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为什么早期年创税超10%,而家近几年产值大了,创税却低于5%呢?薄利多销,最终难再创辉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