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楼主: 淼城人

[历史] 喃歌版和南音版嘅粤调说唱《拗碎灵芝》

[复制链接]

4

鲜花

554

帖子

1504

积分

铜鱼

Rank: 4

微信用户勋章

QQ
发表于 2016-6-2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5_214:}{:5_214:}{:5_214:}如果三水有懂的人,来一场盛大的说唱表演。这个可以有。感觉,看文件都好赞。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8

鲜花

6137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肄水滨淼城人

Rank: 10Rank: 10Rank: 10

原创摄手三水荣誉市民原创写手论坛贡献热心宣传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顾问团专家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古代的说唱文化,吟诵起来自己有旋律。
{:5_221:}
例如:用广府粤语朗读以下择句好押韵:
{:5_248:}
只系少年因懒惰,道浅无才学问疏,十年唱下闲游坐,不肯低头用力磨,年已长成知道错,青春唔练枉当初,想起今时正真错,唔能担得亦难陀,大小生涯未曾练过,只要低头落力磨,真金不怕红炉火,喃無唔怕咁人多,……

好睇不离花灯火,好木唔似大良梳,曾记陈村好生果,省城景造好风波,佛山米头好对磨,耕田力大好犁锄,新会甜柑四会果,龙门地内好菠萝,人话龙江好杂货,苏州娘女好风波,龙山烧酒人赞好,清远山茶气味多,三水地头人事好,顺德声淡更软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鲜花

172

帖子

1052

积分

铜鱼

Rank: 4

发表于 2016-6-2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5_214:}{:5_214:}{:5_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鲜花

6137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肄水滨淼城人

Rank: 10Rank: 10Rank: 10

原创摄手三水荣誉市民原创写手论坛贡献热心宣传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顾问团专家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广府方言中,讲“唔曾”嘅,我所知係范湖、三江一带。

从南音版嘅粤调说唱《拗碎灵芝》中,作者口语化咁多处写有:“唔曾”来表疑问或否定。
可推断作者大概边度人。

清末南音版嘅粤调说唱《拗碎灵芝》嘅整理,好大可能系科举嘅没落!导致好多读书人自谋出路地写说唱文学用以糊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未代知青LC 于 2016-6-26 10:14 编辑

这些都是我们岭南文化的精粹{:5_214:}
凉风有信 秋月无边 想我思娇噶情绪 好比度日(啊)如年... ...
粤剧名伶白超荣、新马仔的南音《客途秋恨》各有特色,也堪称经典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鲜花

231

帖子

744

积分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7-1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鲜花

6137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肄水滨淼城人

Rank: 10Rank: 10Rank: 10

原创摄手三水荣誉市民原创写手论坛贡献热心宣传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顾问团专家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hjo 发表于 2016-7-1 17:53
您研究三水方言吗?

三水都系以广府语系为主,只系声尾音调有异。互相沟通冇障碍。

西南话基本系广州话夹有水上话。
河口话、欧村话等周边村镇同西南话比,音调称谓有微小差异。
肄江河南面嘅南岸、金本、白泥口音,西南俗称“隔海声”。越接近南海嘅地方越似声音柔软嘅西樵话顺德话,从南岸、金本、白泥一路加重。
西南以北嘅宝月南边打上同芦苞音,声嘅尾音同西南话有部分不同,发前舌因。
范湖乐平三江一带同广州音,用词近似古雅语。
六和、迳口同广州音比,音调有差异。
六和嘅客家话,曾听粤东来嘅客家人讲,倨地都听唔懂六和嘅客家话。可能受广府话影响。

从三水各地方言音调可考据出以水路交通为主嘅古代各地文化往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8

鲜花

6137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肄水滨淼城人

Rank: 10Rank: 10Rank: 10

原创摄手三水荣誉市民原创写手论坛贡献热心宣传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顾问团专家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淼城人 于 2016-7-2 01:28 编辑
未代知青LC 发表于 2016-6-26 10:08
这些都是我们岭南文化的精粹
凉风有信 秋月无边 想我思娇噶情绪 好比度日(啊)如年... ...
粤 ...


《客途秋恨》是遗留不多的南音精品。
粤调说唱中有据可查的最早唱词,是明末清初广东弹词木鱼歌创作作品《花笺记》。

《花笺记》因拿破仑三世前后被收进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才避开战争等灾难,后来让国人发现。

引用一段网上发言:

为人不识《花笺记》  枉作才子对佳人

现今的读书人,说起中国古典文学,都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但若问起《十大才子书》,不一定人人都知晓。《十大才子书》按顺序依次为:《三国演义》、《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捉鬼传》和《驻春园》。这《十大才子书》,《红楼梦》、《西游记》都没有入列,姑且莫论它是否合理,但能入选,必有它们能被入选的原因。据方家考证,二、三百年前的读书人,家家案头上几乎都有这十大才子书。不仅是文人雅士,就是一般粗通文墨的村塾乡老、市井平民、贩夫皂隶、闺中女儿,都要东寻西借地找来,以求一睹为快。时至今日,这十部书除《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少数几部外,大多已被世人冷落;《西厢记》、《琵琶记》赖以舞台演出才得以代代相传,而原书大概已日渐少人问津。个中原因可能是选编时不够精确,但更多的应是时移世易使然。特例的可能是方言导致的流通障碍。被称为第八才子书的《花笺记》,可能就是这种特例。
《花笺记》讲述的是古代苏州府吴江县书生梁亦沧与女子杨瑶仙、刘玉卿三人的恋爱故事。梁奉母亲姚氏之命到长洲舅母家中拜寿,夜游花园,偶遇同来祝寿的舅母甥女杨府千金瑶仙小姐,心生爱慕。随之以花笺为媒,托丫环牵线。中秋之夜,二人盟誓于月下。谁知在京城官为宰相的梁父独自做主,与刘尚书结为亲家。梁亦沧违抗父命,离家出走,赴京赶考,得中头名状元。瑶仙闻亦沧另有婚配,痛苦万分。梁亦沧奉旨征番,报传命丧边庭。刘尚书女儿玉卿坚贞守节愤而投江……
该书的思想性从今人的眼光来看,并无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充其量是在那个时代敢于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的幸福婚姻;再就是藐视功名、科举,认为这些都比不上爱情重要。而故事末尾以一夫多妻(妾)来解决最终矛盾的做法,虽不违当时社会之伦理,却与今人倡导的婚姻观所不容。
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艺术成就。
对《花笺记》,中外文学界评价颇高。清康熙年间朱光曾首次将其列在第七才子书之后,并在《情子外集·自序》中说,“此书久(早)应以才子书示之”。同朝的钟映雪在《花笺记》总论中对该书推崇备致并作了详尽的评析,他引述前人的说法,“曲本有《西厢》、歌本有《花笺》。”“读书人案头无《西厢》、《花笺》二书,便非会读书人。”他赞“二书真可称是合璧,盖其文笔声调皆一样绝世。”他甚至把《花笺记》凌驾于《西厢记》之上,“《西厢记》文笔声调固是绝世,然其中道理多有未合者,如《赖婚篇》,写莺莺于席中,唱出许多私情……”“《花笺记》却不然,看其自首至尾,有一毫如此可议处否?”现代著名的文学史家郑振铎对《花笺记》评价也很高,他在《巴黎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与戏曲》中说:“写梁生与杨女反复相思,仿佛各种言情小说中都没有写得那末深刻痛切,那末恳挚动人”。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世界名著的德国著名大作家歌德读了《花笺记》更是深受感动,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正是由于《花笺记》的优美叙述文字和委婉曲折的情节触发了他,使诗人在他敏感的琴弦上留下了震颤心灵的回声,他激情满怀地写下了动人的诗篇《中德四季与晨昏合咏》。
《花笺记》早在1824年便被汤姆斯译成英文,此后数十年间又先后被译成俄文、德文、荷兰文、丹麦文、法文。不仅是在欧洲,它也普及于东亚各国。印尼、越南、日本,都有《花笺记》的本子在民间流传。因此可以说,此书震荡了整个欧亚大陆,影响了那里的几代读书人。欧洲的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图书馆、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丹麦皇家图书馆里都有收藏。
如此一部世人称颂的作品,为何在国内影响反而日见式微?一切皆因作者用的是方言。
《花笺记》讲的虽是发生在江南的故事,但作者显然是讲粤语之人,这部以广东弹词木鱼歌形式出现的作品,杂用了大量广东方言,不少人望文生畏,使它在中国非粤语的大部分地区流行制造了障碍。它在国外影响甚广,当然得益于被翻译成了当地文字。但必须正视一个前提,就是该书确实有其真正的艺术价值,否则,即使翻译的文字再多,也无法使它不胫而行。
《花笺记》的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中国俗文学史》说它写“少年男女的恋爱心理、反复相思、牵肠挂肚,极为深刻、细腻。文笔也清秀可喜。”确实,其遣词造句相当活泼,很有特色,做到了既洗炼朴素,又雅丽优美。特别是写景写情时那种情景交融,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试举几例:
《花笺记》通篇有很多景物描写,但都不是单纯为景作画,而是紧扣书中人物的心绪,做到了情景交融。
如梁亦沧在拜母登程前在花园中的触景生情:
                  芸窗自觉多寥寂,潜来花下笑寻芳。
好鸟枝头迎客叫, 百花丛内喷人香。
桃花片片随流水,牵惹游人欲断肠。
花因春尽多零落,人貌何曾得久长。
若不风流虚一世,算来难及水鸳鸯,
                相挨相倚池边绕,相爱相怜几在行。 (《拜母登程》)
这时的梁亦沧虽有烦恼,但只不过是“成长中的烦恼”。
梁亦沧到舅母家祝寿,心情好好,他在窗外看到的是人间仙景:
    起来窗外观风景,只见曲栏杆绕白莲塘。
白鹤避人轻步月,风摆杨花刮水狂。
       塘上红桥通内苑,又见一带微波漾月光。
两岸垂杨相对舞,采莲船系柳荫旁。
   游鱼浪起波中锦,水中云影白茫茫。
举步过桥临水阁,凭栏去弄野花香。
                扳枝贪采茶薇露,无想(没想到)枝摇惊起鸟飞狂。
杜鹃恰似啼残月,黄鸟声声恼客肠。
   舞碎一轮明月色,花梢微露洒罗裳。
再过小桥临曲径,梅子青青坠两旁。
   孔雀双双游月下,金笼鹦鹉叫声长。
面前一所藏春坞,千叶桃花种两行。
   自想仙源如有路,小生宁愿做渔郎。
    步转西边红杏苑,只见娇娇红杏斗春芳。
                  芳草萋萋迷去路,蔷薇隐隐出高墙。(《棋边相会》)
梁亦沧因父亲许婚令自己不遂心中愿后复往长洲,同是姚家花园,同是春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入到花荫加倍苦,只见寒虫黄鸟叫幽林。
重来又系春初景,梅花白雪向愁人。
   花虽好景人无乐,满园风月总虚文。
    转过横门临隔苑,又见一池春水漾波纹。
   绿柳条条铺水面,石桥冷落少人行。
        搜尽花间人冇(没有)个,单见园公坐柳荫。
                 梁生行近将言问:做乜(为什么)苍苔路上草生根?
                层层落叶无人扫,石台石凳起烟尘。(《复往长洲》)
再看梁亦沧思恋瑶仙夜不成眠起身看月的情景:
       只见月明如水人初静,风传一阵百花香。……
   今宵为姐担烦恼,伴人空有月痕光。……
   兰闺咫尺天涯远,鸟语花香总断肠。……
转过牡丹亭上坐,空闻孤雁几声扬。
             音书每欲凭鸿寄,无想(没想到)鸿雁高飞恼客肠。
  欲把瑶琴弹月下,将情诉出凤求凰。
又怕深闺人隔远,花前亦系枉悲伤。
  早知凡世相思苦,不若移居桂树旁。
即使是比喻状物,书中也运用了大量的风景,且比喻相当贴切恰当。看下面梁亦沧欲托芸香作红娘后芸香的一段话:
我试为君归探听,试姐心肠坚未坚?
或者为君坚不得,云凭风引出长天。
       若系夜静水寒鱼不饵,玉郎红粉两无缘。
                你便收拾相思归去罢,落花流水也徒然。(《遇婢陈情》)
这里,风云鱼水落花流水都用上了。
且外,《花笺记》在运用典故方面也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芸香在听瑶仙吐露心迹后大谈了她的“婚姻观“,当中就引用了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等的典故,且用字精练,不费笔墨而形象全出:
纵然好极为皇后,多少冷宫愁挨怨身单。
         重(还)有昭君出塞归何处?杨妃饮恨马嵬山。
乌江自刎虞姬死,西施冷落五湖间。
千金纵买相如赋,六宫常会减朱颜。
            不如及早寻佳配,才子佳人际会难。(《主婢私谈》)
其实,《花笺记》虽是粤调说唱文学唱本,但它只是杂用粤语方言而已,主体仍然是略带文言文的白话文,除了个别字眼,基本内容非粤语地区的读者仍然是可以看得懂的。未看过该书的朋友不妨找来看一看,希望此后你在面对佳人时信心满满:才子配佳人,我是才子!




文学影响

《花笺记》早在1824年便被汤姆斯译成英文,1826年俄国的《莫斯科电报》又将其译成俄文,1836年又为辜尔兹译成德文。1866年,著名东方学者施力高又将它译成荷兰文在印尼出版。1868年,英国人鲍夫林又从荷兰文转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1871年,丹麦学者史密特又译成丹麦文在哥本哈根出版。1876年,法国人罗斯尼又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不仅是在欧洲,它也普及于东亚各国。除前面提到的鲍夫林译文在印尼出版发行外,早在18世纪初叶《花笺记》便流传到越南民间,改写者为阮辉似。在日本,也有《花笺记》的本子在民间流传。

因此可以说,此书震荡了整个欧亚大陆,影响了那里的几代读书人。欧洲的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图书馆、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丹麦皇家图书馆里都有收藏。

德国著名大诗人哥德在他1827年2月3日所写的日记中就说,他看过中国的《赵氏孤儿》《玉娇梨》《今古奇观》《百美新咏》等书。他读后深有感慨地说:"中国的小说,都有礼教、德行与品貌方面的努力。正因为有这样严正的调教,所以中国才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哥德读了《花笺记》更是深受感动,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正是由于《花笺记》的优美叙述文字和委婉曲折的情节触发了他,使诗人在他敏感的琴弦上留下了震颤心灵的回声,他激情满怀地写下了动人的诗篇《中德四季与晨昏合咏》。

德国的一位专门研究哥德的著名学者卫礼贤,在分析哥德写《中德四季与晨昏合咏》一诗的创造过程时说:"总括地说一句,哥德在写这十几首诗时是受看《花笺记》的冲动,心情是很不平静的。他把由那本书里所得到的冲动,放在脑筋里融化组合过。他接受冲动的态度是活的,不是死的。因为他能够鲜活地理解这些冲动,深深地钻进它的幕后,所以他的思想能够和中国的真正精神,直接地深深吻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鲜花

231

帖子

744

积分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7-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长期招聘传单派发员(工资日结)。卖二手书、葡萄酒。我係鄕下佬,我講鄕下話我自豪!传承三水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鲜花

6137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肄水滨淼城人

Rank: 10Rank: 10Rank: 10

原创摄手三水荣誉市民原创写手论坛贡献热心宣传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顾问团专家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偶遇两本重度虫蛀的《三合明珠》手抄本,那手抄古书已被虫蛀得连翻动也是伤害。


2016-10-28三合明珠01.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4.jpg


细看内容:情节和《拗碎灵芝》故事一样,可见这故事在古代的说唱界曾广为流传。

可惜这故事无论数量众多的粤曲还是民间故事,我头脑中未曾听闻,或现已佚散了。

2016-10-28三合明珠09.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2.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3.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5.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6.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7.jpg
2016-10-28三合明珠08.jpg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