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饮业送外卖也产生了很多塑料袋的使用需求。
餐饮业送外卖也产生了很多塑料袋的使用需求。
限塑已一年街坊仍唔惯带环保袋买嘢 一些小档口塑料袋照用
“唔搭(送)胶袋就冇人买,限塑确艰难。
——菜档档主吴姨”
本报讯 (记者王鹏、庞晓茗、张宇杰摄影报道)今年6月,“限塑令”发布满一年,限塑效果如何?市民避用塑料袋有乜高招?记者走访了超市、市场和餐馆等以往塑料袋“高产”地点,发现还是有不少胶袋“踪影”。工商部门表示,近日将开展巩固“限塑令”的专项整治行动,查访市场、超市等塑料袋使用的密集地点。
现象一:“10分钟14人埋单无一自带环保购物袋”
地点:卜峰莲花超市
记者直击:昨天上午11时20分,记者来到位于三水广场的卜峰莲花超市,虽然时值中午,但人潮不少。记者在收银台观察10分钟,共有14人埋单,均无人自带环保购物袋,“一个胶袋就两三毫(毛),不贵,而且我就买点快餐作午餐,提个大大的环保袋似乎不太方便”在三水广场工作的白领陈昕薇表示。”“冇胶袋就用保鲜袋”,家住同福路的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避用胶袋的悭钱之道,如果买袋装面包、酸奶等小物品,可以在卖水果处撕下保鲜袋当胶袋用,免费又实用。”
“确有部分顾客把保鲜袋当胶袋用,但数量不多。”卜峰莲花运营部经理吴万平告诉记者,“限塑一年,对超市而言,确有成效,现在进货的塑料袋数量比以前减少五成,而且为了引导顾客环保购物,还特别推出2.9元和3.5元的购物袋供选择,销售情况理想,平均一天也有一两百个卖出。”
现象二:“胶袋唔收钱,饭盒收贵D”
地点:园林路某一经营粥面的食店
记者直击:中午12时,记者来到园林路一家主经营粥面的食店,恰好是午餐时候,店里进出的顾客非常多,该店的老板娘告诉记者,虽有限塑令,现在也是塑料袋照用,唔收钱。“如果告诉顾客胶袋要收钱,他们接受不了,就唔来帮衬(不来消费),所以我们就象征式地收打包的一次性饭盒钱,每个0.5元,当作填补胶袋的成本费。”
工商部门: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塑料袋为何屡限屡现?工商部门解释,一方面由于市民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环保意识不强,因此限塑成效不明显,但目前来说,超市九成以上已规范使用塑料袋,只是一些小档口还存在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市面上有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袋流通,由于生产源难控制,多从外地流入,工商部门打击也存在难度。
工商部门表示,为巩固限塑成效,接下来将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集中使用塑料袋的地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