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3283|回复: 2

(三水金版)想知几时翻风几时落雨,听下农谚点讲

[复制链接]

1

鲜花

149

帖子

518

积分

大鱼

Rank: 3Rank: 3

QQ
发表于 2009-2-20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今日看了这篇文章好有感慨,难得三水有这样的有心人,我小时候都听过好多农谚(宜家先知这些叫农谚),觉得好有趣,我妈妈都整日都讲“朝红晚雨晚红晒死树”吾知边个还知道其它呢?


探寻
  三水历史文脉
  “春南夏北,没水磨墨”系咩意思?芦苞米机、老沙泳场两个三水普通物件和地名,被用来暗指什么?在没有气象卫星的年代,居民怎样观察老天爷的脸色?发生在三水的趣事又通过什么形式流传?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些一无所知,但三水本地的民谚和歇后语却能回答这些问题。目前,三水农谚已经成功申报三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图记者曾艳珠
  通讯员何晓燕
    想知几时翻风几时落雨
  农谚收集者李仲华:
  农谚预报本地天气很准
  李仲华告诉记者,他读中学时,老师经常讲些好听的农谚,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对农谚有了浓厚的兴趣。
  1968年,李仲华作为知青下乡,在和农民交谈与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随口说出的农谚,竟与之后的天气情况丝毫不差。
  一段时间后,他被生产队委以“晒谷”的重任。“如果谷没晒好,生产队一年的口粮就会成问题,但要做好这份工,就必须每天掌握老天爷的行踪。”那时起,李仲华开始探究和总结三水本地的农谚。
  如今,李仲华凭借记忆总结出200多条三水当地农谚,目前这些农谚已经成功申报第二批三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水农谚用在外地不一定合适。”李仲华说,三水的地理、地貌和气候与其他地方肯定有不同处,农谚里有一句“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说的就是本地农谚只能管本地事。
  “农谚预报天气有时像气象卫星预报一样准。”李仲华感叹道,这些农谚放在现在也毫不过时,有些仍然能作为生产和生活的指导。现在,李仲华每天出门前,脑子里就会出现相关的农谚。
  睇农谚识天气
  春南夏北,没水磨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春天持续吹南风,夏天持续吹北风,那么这一年就会很干旱。
  朝起红云晚下雨,晚起红云晒死树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早上天空有大片红云出现,那么当天晚上就会下雨;如果傍晚的天空有大片红云,那么第二天太阳会很毒。
  朝翻三,晚翻七,中午翻风不过夜
  这句农谚专用于秋天,意思是秋天如果早上起风,风刮3天就会退;如果晚上起风,则要连续刮7天;如果是中午起风,那么风一般到夜里就会停。
  歇后语收集者谭宏:
  条条歇后语都有个古仔
  谭宏2006年起收集三水的歇后语,至今,他已经收录三水本地歇后语300多条。
  “每一条歇后语都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谭宏举例说,“亚茂整牙——成棚剥晒”这条歇后语指的是一个外地来三水教书的老师,因为几颗牙齿坏了,居然把整口牙都换过,寓意没必要这样做的事,却偏偏要这样做,做了之后只能让自己吃亏。
  “芦苞米机——糠频频(没油水)”和“老沙泳场——游(油)水单位”是两条对称的歇后语,以前不少三水人见面时都要问单位如何,如果对方回答“芦苞米机”,就知道是没油水的单位,如果回答“老沙泳场”,就知道是好单位。
  谭宏说,三水有些歇后语没有什么寓意,只是博大家一笑罢了。

  建议将民间文化集结成册
  两位收集者向记者提出,农谚和歇后语是三水的本土文化,凝聚了三水人的智慧。可惜的是,如今的年轻人对此了解甚少。“如果政府能把这些东西集结成册,发放给中小学学生,同时让部分老师讲解,既能更好地延续三水的民间文化,也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些三水本地的历史。”
●_● 。。。知识创造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鲜花

30

帖子

68

积分

中鱼

Rank: 2

QQ
发表于 2009-2-2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乡土课程 早就应该上了!!

第一要上的乡土课程 就是 粤语教程 粤语正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鲜花

231

帖子

744

积分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6-1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长期招聘传单派发员(工资日结)。卖二手书、葡萄酒。我係鄕下佬,我講鄕下話我自豪!传承三水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