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1315|回复: 0

三水基本解决无房渔民住房难 养老保障后跟上

[复制链接]

237

鲜花

6645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9-1-30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300838.jpg
 刚刚竣工的三水大塘渔民公寓。佛山渔民保障工作现场会暨渔民公寓交钥匙仪式昨日举行。
  在昨天的渔民公寓交钥匙仪式上,渔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想都没有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通过政府的帮助,他们完成了从世代在船上生活到上岸生活的跨越,这一跨越让他们真正能够脚踏“实地”,开始新生活。上岸后,渔民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生产生活上的难处,对此,政府也已承诺将伸出援手。   作为全市无房渔民数量最大的区,三水区无房渔民住房解决的情况直接反映全市的情况。据统计,三水区共有无房渔民646户,占全市的89.72%,是全市渔民公寓建设任务最重的一个区。三水的无房渔民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大塘、芦苞、乐平三镇。去年来,三水区将渔民安居工程纳入政府向社会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想方设法落实建设资金,集中精力建设渔民公寓。全年共建设572套。三水区无房渔民的居住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和落实。   三水区无房渔民最多的是大塘镇,这里有全省最大的内河渔业村大塘社区渔民村。去年7月,大塘镇在镇区划拨30亩商业用地,启动360套渔民公寓建设,其中首期已于昨日交钥匙,二期正在抓紧收尾工程,可望本月底至下月初完工;芦苞镇渔民公寓首期110套已于上周抽签分配,二期70套已完成报批等前期准备,即将进行工程招标,可望年中交付使用;乐平镇首期73套渔民公寓已于2007年投入使用,二期72套已于去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至此,该镇无房渔民和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渔民住房难得到解决。   此外,无房渔民人数较少的西南街道在去年底通过旧房改造和廉租房制度,解决了20户无房及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渔民“居住难”问题;白坭镇通过旧房改造,8户无房及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渔民均在本月初拿到了新房钥匙。   三水区副区长何绮红说,今年,三水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解决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2平方米渔民的住房问题。   

渔民之喜   世代水上漂泊   终有自家住房   

拿着金灿灿的钥匙,32岁的渔民后代林志兴站在市长身旁合照,脸上的表情有些羞涩。但在台下的时候,他难掩欢喜:过年后把房子装修好,就不必再回到出租屋了。   十多年前,在晃晃悠悠的小艇上住了十多年后,初中毕业的林志兴不再想回到水上。尽管是渔家后代,但他对打鱼并不在行,也没有兴趣。他开始跟着三哥打工。如今,他是大塘镇一家棉织厂的工人,每个月有近千元的收入。离开了小艇,他在大塘墟里租了个房,在出租屋里,他成了家。一家人中,年过7旬的父母和大哥、二哥都还在打鱼,其中父母还住在艇里。   去年11月,他选中了大塘渔民公寓6栋601,一个81平方米的两房一厅。除去政府补贴的6万多元,他自己要掏3.9万元。“借了近两万元,总算圆了一家的住房梦。”林志兴打算,尽快把房子装修好,再说服父母一起住过来。“虽然是顶楼,老人上下有些不便,但总比在艇上风吹日晒好得多。”   虽然4万多元的购房款对于林月河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他还是觉得要“向好处看。”55岁,这个城里人开始进入半退休状态的年纪,林月河却仍然驾着十多米长的小艇,在西北江上半夜即起地劳作着。“这几年油费贵、工具贵,日子越来越难。”林月河说,渔民收入每月不定,一年下来两夫妻也就能弄个万把块钱。“够养家就不错了,别说房子,想也不敢想。”   虽然购买渔民公寓还需要向亲戚借钱,但林月河稍安心了。再过几年就将迈入老年,是时候计划养老的生活了。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已经在市区谋得一份较为稳定的职业。人生的任务完成了大半。他需要考虑的是,接下来几年如何安顿下来,年老后如何习惯在岸上的养老生活。   

渔民之忧   渔民盼有养老 就业需多培训   

一年前,38岁的林友兰把80吨的小货船卖了,夫妻俩在大塘工业园的工厂找到了工作,并在大塘墟租了套房子住下来。打了二十多年鱼,夫妻俩咬牙买了条小货船干水上运输。随着前年大塘镇开始关闭立窑水泥厂,跑运输也没了市场。夫妻俩又咬了咬牙,把买了四年的货船卖了。   一年前上岸,对林友兰一家来说是个新的开始。如今,夫妻俩加起来每月有两千来元的收入,供3个子女读书,加上租房吃用,还是显得比较紧。“三个子女都还在读初中、小学,学杂费不算贵,每人每个学期开销300来元。”但林友兰担心的是,今年,大女儿就要初中毕业了。让不让大女儿继续读下去,还是个问题。读嘛,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高中、大学阶段,学杂开销不是一个小数目。再过几年,二女儿和儿子也要初中毕业了。三个子女同时读高中、大学,家庭很难负担得起;不读嘛,初中毕业也只能找到“辛苦工”,收入和她差不多,也不是办法。“渔民是最穷困的群体,希望政府能体谅我们,出台一些帮助渔民子女读书的政策,这样,我们上岸也就能安心了。”   听到领导讲话中说到“尽快建立养老保险机制”,林月河有些宽慰。“子女都上岸找到了工作,还在打鱼的渔民多是中老年人了。我们没有养老保险,还得继续打鱼的日子。”林月河说,购下渔民公寓后,他还要为4万多元的购房款继续打鱼;还完借债后,还得继续打鱼维持夫妻俩的生活。年纪大了,不可能再到岸上找份工作,能糊口的生计只有继续打鱼。“如果能有养老保险,其他的不说,起码能解决吃饭的问题。”   对于上岸多年的林志兴来说,最关心的是工作。他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十年来一直打着不到千元的工。“像我这样的同龄人有不少,上岸时间也不短了,但由于没读到书,也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生活也是勉力维持。”林志兴说,想趁着自己还年轻,能学到一门技术,有一技傍身,找工作总是更容易些。“如果政府能提供些面向渔民的技术培训,我愿意去学。”   

政府援手   加大培训力度 养老保障跟上   

三水区副区长何绮红表示,多年来,政府一直将渔民纳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程,对有意愿上岸就业渔民的培训一直未间断。如今政府为渔民兴建了渔民公寓,渔民有了岸上居所,相信他们上岸安居就业的信心会更足。政府也将加大力度提供适合渔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引导渔民转变观念,多通过培训实现上岸工作生活。   何绮红表示,多年来,三水区一直将困难渔民子女入学纳入全区困难家庭助学体系,与其他困难家庭一样同享各项助学措施。渔民四处漂泊,子女成为“走读生”,这对子女接受教育不利。三水区出台了相关措施,通过向集中渔民子女就读、发放生活补贴、老师保育等措施,基本保证了渔民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省、市都提出了加快建立农民、渔民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三水区已有此项计划,将结合未来4年珠三角全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跟上建立渔民养老保险的步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