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1283|回复: 1

感恩教育让2000学生家长感动落泪

[复制链接]

237

鲜花

6645

帖子

1万

积分

神鱼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8-11-2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本报讯(记者/喻淑琴 通讯员/彭深才)“爸爸、妈妈我爱你!我一定做到最好,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一分钟之内,好几百名学生完全不顾在场的2000多人,流着泪冲到舞台上,拿起话筒对着台下郑重地对自己的父母深情地表达他们的爱意。这是记者从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举办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上看到的的感人场面。
“是谁风里来雨里去为我们送上寒衣?又是谁日日夜夜为我们辛勤操劳?”“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顿饭,我们是否曾经感激过?”上周五,健力宝中学全体学生和800多名家长共2000多人整齐地坐在操场上,学生们坐直,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膝盖上,聆听着专家深情感人的演讲,并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曾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下感动的泪水。
此次感恩教育演讲的主讲人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著名感恩教育专家黄饶平,通过轻松自然的交谈、启发式交流的互动、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柔中有刚的语言艺术,创造了非凡的说服效果,使活动效果感人至深。
据介绍,社会不断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为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继前段时间设立“校园警务室”后,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又一次成功探索,希望借助北京感恩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力量感动师生、感动家长,激活学校的德育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鲜花

357

帖子

2175

积分

铜鱼

Rank: 4

三水荣誉市民原创写手

发表于 2008-1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感恩教育能走多远?????

当全国刮起感恩教育时,想起了教育界刮起的“赏识教育”之风。如果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断然不可的。在德育工作中,学生的情感只是催化剂,真正其作用的还是学生的认知。如果将感恩教育泛化,则让教育走向了奴役的工具。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由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决定。对于一个有辨别是非能力理性的成年人,认知决定了其情感、情绪、态度对意志也有影响。反过来情感、情绪也影响个人的认知和态度。人的态度、情感、认知决定个人的行为趋向。而作为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儿童其情感决定其认知、态度、意志和情绪。比如初中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么就会泛化到喜欢老师的服饰、发型、老师所教科目。宗教通过宗教信仰的价值体系俘获个人的认知,将其植入个人认知系统从而控制个人的情感、态度、情绪、意志。
    当然,可能有人拿华生行为心理学 理论来反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学习决定的。不断的刺激就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但这种心理学假设是建立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并没有考虑到人的认知和意向的问题。
    感恩作为人的伦理道德,是遵从社会道德、人伦要求,是基于整个社会文化、社会历史、社会制度的产物。作为社会价值来提倡,说明约束个体的行为是社会文化及制度的要求,是一种社会文化作用体现个体内在约束。站在当今社会现状和社会文化功能的角度,感恩教育内在的约束机制匮乏。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约束通过儒家道德体系的外在文化要求,个体这种价值体系的文化影响下的社会化过程,形成了“耻感”的内在约束。“耻”成为约束个体行为的内在约束力。而当今社会这种“耻”的内在约束力似乎渐渐失去了作用。“知耻近乎勇”“知耻而后勇”对当代学生的行为是没有多大的约束力的。因为,当今社会价值多元(我看不是价值多元,是价值一元即丛林法则的价值),传统道德体系破坏,又没有新的价值及道德体系可以遵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行为就不存在多少约束(有约束也不过是迫于外在的禁止而非内在的)。当外部条件变化,明确的禁止行为不明确了或成为没有必要明确的时候,其行为就没有了束缚。(比如,很多大学生行为达不到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
   社会转型中,人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中国30年的改革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其文化变迁是剧烈的,社会中的人带有的“产痛”不是狭隘的情感能够解决的。正视社会问题,构建学习型组织,思想启蒙将文化的不自觉变成文化自觉,去改造文化。而不是站在传统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当今的社会问题。也不可能用传统文化来解决在转型社会中成长儿童的行为问题。要以开放、宽容、科学实证的态度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不然则是缘木求鱼,德育工作者也不过是消防员。
   另外提及,将感恩泛化,将感恩作为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是徒劳的,也是对人类人伦的侮辱,也是对人理性的侮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