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8-8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对这首词感兴趣,查了一下,原来出自乐府诗集的《上山采蘼芜》
具体摘录:
| |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一、一 语文论坛的说明和解释:
《上山采蘼芜》,《乐府诗集》未收,《玉台新咏》作《古诗》,《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通篇以问答成章,是乐府中常用的形式,《太平御览》的处理较妥。这是一篇弃妇与前夫在途中偶然相遇时问答之辞。作品通过弃妇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受损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故夫”喜新厌旧又怨新不如旧的市侩心理。
蘼芜: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作香料。故夫:前夫。
新人:新妇。前妻。姝:好。颜色:容貌。手爪:指纺织
等女工技巧。这四句是故夫的话。
閤:旁门。这两句是说,当日新妇从正门被迎进来,
弃妇从旁门含泪离去。是弃妇追述令人心酸的往事。
缣:黄绢。索:白绢。匹:汉制布帛长四丈为
“匹”。以上六句是故夫从新妇的女工技巧不及前妻,怨
“新人不如故”。
二、一论文的中心思想总结:
《上山采蘼芜》这首诗反映汉代妇女地位的底下,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此篇向来列入古诗,其实是“缘事而发”的民歌。张玉谷说:“通章问答成章,乐府中有此一体,古诗中仅见斯篇。”(《古诗赏析》卷四)可见即从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它不会是文人的抒情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弃妇是如何冤屈:她勤劳、能干、柔顺,但她还是被弃了。作者巧妙地通过“故夫”自己的招供揭示了他的丑恶的灵魂。不难想象:那个新人的命运并不会比故人好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