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七号仔 于 2012-6-22 14:59 编辑
不婚主义”只是人生长途的临时停车 剩女人群通常被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过了结婚的年龄却没有时间谈恋爱,或者相亲无数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的,此类剩女在爱情和婚姻面前略显被动,尽管想结婚,但上天似乎不肯赏赐合适的姻缘;第二类是年纪已经相对较大却不想谈恋爱,或者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的大龄女人。第一类人群分布甚广,年龄从25岁起,没有上限,常见于各大企业技术部,流连于各大相亲派对。
25岁是一个坎,这个年龄大多数人都已工作两三年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完成了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心理断奶期也已经过了。人到什么年龄就该做符合这个年龄特征的事情,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社会性心理暗示,也就是说身边的人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决定。
因此,当看到周围的朋友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而自己还是一个人的时候,不免会有些伤感。女人是敏感的动物,自己孤单的时候,看见身边一切成双的事物都会觉得不顺眼。
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了,可是另一半却不知是在天涯还是海角,于是,这剩女的情愁,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比起第一类的仇大苦深,第二类倒显得轻松自由了。她们自愿加入剩女的行列,完全不把嫁人这回事放在眼里。她们有着殷实的家庭背景,事业得意,婚姻在她们眼里就如同一把枷锁,除了要承担责任以外,没有一丝一毫的甜头,她们更愿意自由地生活。
如果有人笑话她们,说她们是剩女人群的一分子,说她们是躲在深闺没人要的孤女,估计她们也是不在意的。因为情感的道路是自己的选择,自己就是那“不婚主义”的忠实执行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愿望,总要付出一点被人揶揄的代价吧!更何况对她们来说,婚姻如同城头的雪、灯下的月,看上去很美,却也虚幻。毕竟,为了一株虚幻的小树而放弃整片桃林,是非常不值得的。再者,不管是电视剧里杜撰的还是现实中存在的经典爱情故事,都像琼瑶的“苦情剧”一样充满了波折与坎坷。现在的社会,人们大多耽于享受,谁还愿意受那份“洋罪”?
受不了“洋罪”,就要遭罪。“不婚主义”的女人,尽管自己过得潇洒,可在别人眼里,无非就是一个“女光棍”,整天在单身的监狱里过着“没有老公疼”的日子。凡是情人节、七夕等这些跟爱情沾点边的节日出现,剩女们总是要经受一番刺激,而且今年的痛苦刚过,明年又是一番轮回。
爱情退化,不适者“剩存”。抛却了生活中某些细节的不便,剩女们倒看得清醒:如今爱情已经不再是婚姻的前站,所以很多人“爱得容易嫁得难”。可能追自己的人站了一排,以爱情的名义,在婚姻以外兜了一圈,可始终不得进入婚姻的门内。
在这样的爱情逻辑里,婚姻成了一座围城,城内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唯独“不婚”的剩女是“清醒的旁观者”。但是,婚始终是要结的,就如同漂泊在外的游子,再怎么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也终究要回家。那座城堡,再怎么令人排斥,再怎么缺乏吸引力,它始终都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尽管眼下剩女还“剩”着,但这只是一种游离于正常轨迹之外的中间状态,好像长途旅行时的临时停车,虽然此时此刻并没有朝终点前进,但却多出了许多可能性,也许这里的风景更美,也许这里的帅哥更具吸引力,但婚姻围城始终是最后的终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