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1031|回复: 0

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样本,三水今年力争开发保护土地5000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一期)成功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批复授信;三水区现阶段最大的文旅投资项目(佛山欢乐洞天文旅项目)动工;芦苞涌水经济项目挂网……《佛山市三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自2024年11月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后,三水区继续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当前佛山三水以土地整治撬动乡村全要素发展,通过统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治理,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释放农村土地潜能,培育乡村振兴动能。

2025年三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即健全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完善制度配套,抓好项目实施和多元筹资,力争新增耕地2000亩、生态修复3000亩,完成南山新农村示范社区、云东海北湖片区改造等精品项目。

南山试点用好“金融活水”

2025年1月6日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概念,三水区的区域优势与生态优势进一步受到外界关注。

作为三水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同时也是“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建设参与者,南山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划定整治面积1.21万亩,谋划造万亩智慧良田、优城乡发展空间、筑关山生态之境等三大整治内容,提供自然资源载体支撑,打造以南丹山为龙头,构建“一核两带两片区多点位”的文旅格局。


南山镇对关山肚“蓝眼泪”矿山实施生态修复,打造矿山修复+转型利用样本。南山镇供图

首先在生态修复与增减挂钩项目方面,南山镇对关山肚“蓝眼泪”矿山实施生态修复,释放转型利用价值,打造矿山修复+转型利用样板。目前,已吸引浮日蓝矿咖啡项目落地,后续将建设旷野泳池营地、岩石宿集等独具特色的文旅场景,通过探索矿山修复+文旅转型利用新路径,打造成为环南丹山旅游示范带的新文旅增长点。

南山镇拥有佛山市不可多得的农业种植条件,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当地拟垦造新增耕地4627亩,打造7个耕地集中整备区,通过耕地恢复、补充耕地形成的集中连片良田,吸引规模化农业产业项目,已引入山东种业功能性玉米种植及以花青素提取为主的现代智慧农业项目。

工业是南山镇经济重要支撑力量,在推动工业用地连片建设项目中,南山镇拟对产业园区调入城镇开发边界,实现城镇发展边界优化,打造产业园拓展区,“小块并大块”新建新型示范村。同时释放出连片产业用地空间,为完善南山镇大健康产业体系建设、壮大大健康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上述庞大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设想,必然需要金融资源的支持。

南山镇为此抢抓广东省政策性金融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东风,通过创新性地探索区镇国资的联动授信担保机制,成功撬动国开行金融授信,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注入要素活力。借助国开行在佛山授信的第一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授信金额3.89亿元),南山镇对未来有更大的期许。

当地将以项目为导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整治时同步导入优质项目,全力破解整治后“烂尾”“晒太阳”难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水集约土地赋能乡村振兴

广东省加快实施“百千万工程”,就是瞄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落地到三水区,集约乡村土地,并对其合理开发就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郭文裕是一名“海归”,如今他正带领3名植保和7名田间管理人员,打理位于云东海街道三水农场的2000亩水稻种植基地。

“公司能为半径150公里内的农户提供稻谷烘干服务,打通粮食机械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郭文裕透露,通过土地集约整合,水稻种植基地在种植、加工方面获得了很多便利。

郭文裕劳作的水稻种植基地,位于云东海“万亩方”现代农业项目内,是《方案》提到的内容。

为了让三水区今后的“粮食袋子”扎得更紧实,《方案》提出通过集中连片恢复耕地,集中恢复、开发补充耕地,打造9个“百亩方”、5个“千亩方”、1个“万亩方”,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

“我们要为耕地的连片种植、保护提升创造条件,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中零散分布、质量不高的耕地置换,促进耕地‘小田变大田’、分散变集中,实现耕地数量增加、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布局优化。”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三水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经过整治,预计全区会新增耕地2.12万亩,耕地集中连片度提升23.87%。

除了确保耕地外,三水区还希望通过集约土地资源,让村庄布局更为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计划,三水区谋划拆旧复垦项目,引导破解村庄建设零散低效问题,预计腾退村庄建设用地1409亩,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减少2平方米。

同时结合开展风貌提升和乡村空间活化,整合梳理传统古村落、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水区要打造集生态、休闲、文旅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和提升区域人居环境,预计实现风貌提升0.33万亩。

未来,三水区将紧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遇,加快出台补充耕地指标统筹管理、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地券管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奖惩管理等三项政策文件,建立正向引导机制,落实项目资金,推动更多项目实质性进入施工建设阶段,促进当地形成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土地综治助力撑起“三水制造”

土地资源是三水区建好佛北战新产业园,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

近年来,三水区结合自身定位、找准发展逻辑、凸显特色内涵,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当地支撑佛北战新产业园多个重点平台建设,保障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传化新型功能化学品、嘉士伯、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大同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吸引广东中垦、山东种业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项目签约……2024年的三水区为了确保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落地,供应产业用地3484亩,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连续2年位列佛山市第一。

2月5日举行的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三水区委书记李军汇报三水区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安排情况。他表示,今年一季度三水区集中安排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19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2亿元,各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

在创造佳绩的同时,三水区也清醒地意识到,现有土地规模和指标无法支撑连片产业空间需求,还会制约3.0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所以落实《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按照佛北战新产业园总体规划,设置了六大功能片区,为片区精准招商明确了方向。”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三水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在三水北部以大塘新材料产业园为核心,打造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片,而三水中部则以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为核心,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片。

按照计划,三水区拟利用拆旧复垦、矿山修复、低效建设用地腾退等手段,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和规模,优化产业空间格局,实现建设用地“小块”变“大块”,促进土地高效利用,支撑佛北战新产业园打造19个重点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同时三水区将以三产融合、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文旅综合打造类型为主,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产业模式,打造具有三水特色的产业集群,预计完成15个产业导入项目,建设规模2.7万亩,预计亿元GDP建设用地消耗量下降至178.67亩,下降率19.81%。

目前,三水区正加快空间重构与产业升级融合,通过土地集约化整理,破解工业用地碎片化问题,推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集聚发展。一张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土地提效”图正在三水展开。

西南街道G240双千亿街道项目、西南街道董营广三以北土地整理项目、乐平镇汉南湾科创社区改造项目、芦苞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北园)建设、大塘镇圩粮仓渔歌项目等5个项目已启动,涉及项目土地规模1.6万亩。

上述项目将通过建设用地整理和产业导入,为三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