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近期,“绿韵南山”公众号平台推出了“南山百村行”专题宣传系列报道,旨在通过文字、图片及短视频形式,让更多人从南山的青山绿水间感受生态美好,在淳朴民风民俗中感受南山人民的幸福生活。
01百年老榕树积淀乡情记忆
在南山镇大二村村里,每年夏天,老榕树茂盛的树荫下微风习习。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散落,让这里成为了村里人乘凉的好去处。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晚上还有不少村民从家里拿出草席,铺在树下,聊天纳凉睡觉。
500多岁的老榕树
周围几棵百年榕树与老榕树遥相呼应,不仅是村民的避暑胜地,更是很多村民的童年乐园。
大二村村长钟桂明回忆到,那时村里常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榕树下纳凉聊天,自己也会跟着父母来到这里,经常与小伙伴爬到榕树上玩,摘树叶吹口哨,炎炎夏日里躲在大榕树下庇荫,说着故事玩着游戏。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老榕树下始终热闹非凡。如今通过合理利用绿色资源,在老榕树下打造一批社区文体设施,钟桂明经常带着3岁幼儿在树下玩耍。烈日午后,劳作过后的村民会在榕树下席地而坐,互道家常,构成一副人与生态的和谐画面。
02五百年古树颂峥嵘岁月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对于这棵500多年的老榕树,不仅记录着乡村人文故事,成为大二村民引以为傲和世世代代怀有深厚感情的对象,也见证了大二村在开村以来的历史沧桑。
据《全粤村情》佛山市三水区卷记载,大二村于清朝因分村而形成。世居村民均为钟姓,清雍正年间,从广东永安(今紫金县)迁至广东花县狮岭,后迁至该地。
大二村现存传统民居22座,广府传统民居坐北向南整齐排列。行走其间,一棵棵老树枝繁叶茂,一栋栋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处处皆是岭南情。
应瑞钟公祠位于村口,三间两进院落式结构,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为两进一天井**,砖木结构,琉璃瓦滴水剪边,头门采用花岗岩墙脚及门框,门额阴刻“应瑞钟公祠”,门前虾公梁上有石狮柁墩斗拱,屋脊上有双凤朝阳。
“祠堂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钟桂明说,2011年祠堂进行了重修。据村中老人所说,在上世纪60年代前,祠堂还有雕刻精美图案的屏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破坏,屏风被丢弃。
公祠修旧如旧、古朴端庄,祠外绿水潺潺,沃野辽阔,与村内一棵棵古树名木相得益彰,成为大二村不可复制的宝贵自然遗产、物种资源和文化载体,不仅见证南山人民坚强奋斗的精神,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者。
来源丨南山镇宣文旅办、资料来源《全粤村情》佛山市三水区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