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760|回复: 0

[工作剪影] 初代交警什么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故事很长,回忆很美打开尘封的相册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奋斗过一生的老交警看着手里泛黄的老照片泛起回忆的涟漪属于这群人的时光又鲜活了起来


在公安历史的长河里相机的镜头不曾开口却默默记录着一切照片虽已泛黄但记忆不曾退却


曾经的荣耀、骄傲、执着、传承一幕幕都是承载记忆的高光时刻
今天,我们倚在时光的角落里重新将它放映
22:59


(点击视频,感受过去的故事)


新中国的摩托卫士讲述人:王金明  69岁



我叫王金明,今年69岁,退休前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民警,是新中国摩托卫士的一员,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曾有一支威风凛凛的国宾摩托护卫队,就是现在国宾护卫队的前身。

1954年,**市公安交管部门组建摩托车护卫队,图片为**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处直属队摩托车仪仗队队员全体合影。
1954年10月19日,印度共和国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中央决定首次调用由**市公安局交通民警驾驶的摩托车参加欢迎仪式,这是国宾摩托车护卫队的第一次正式任务。

1964年,受邀前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庆祝典礼的马里共和国总统莫迪博•凯塔和夫人,在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陪同下,乘坐敞篷车经过天安门时,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

途经繁华路口时,沿途人群欢呼雀跃,护卫队员还要时刻保持精神集中,警惕道路两旁突然冲出的热情群众。群众对我们摩托护卫队员赞叹不已,“咱中国人真有面儿!小伙子们好样的!”摩托护卫队安全无误的将尼赫鲁一行带到目的地,受到外方警卫人员的一致称赞。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礼宾形式的改革,摩托车护卫任务成为了历史,但每当我回想起这段不平凡的日子,心中依然热血澎湃,为自己曾是新中国的摩托卫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一代女交警讲述人:赵燕茹  83岁



我叫赵燕茹,今年83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女交警。


记得那是1958年,来自派出所的三位女民警:钟华、芦学珍、叶淑珍被抽调紧急培训,先一步在中华路、东单、西单上岗执勤,1959年,又特招了十七八岁、初中毕业,身高、项目都过硬的一批女孩儿,成立了四个女警排,我当年是四排的排长。

女交警从右至左分别为:芦学珍、钟华、叶淑珍。
1960年10月,出于对女警的爱护,由周总理亲自批准,将女交警从一线岗位上撤了下来,虽然女交警在路面执勤不到两年,却成绩显著,赞誉不断。
姐妹们中,有空手夺刀制服歹徒的程惠兰,舍身拦惊马的安惠英,工作细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五好民警丁玉珍,指挥准确,以理服人的纠违标兵丁秀卿,执勤认真,热情为民的五好民警古秀春、马佩贞等等,先后14次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市公安局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1958年,第一批女交警正在参与集体培训。
那个时候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了一面旗帜,证明新中国的女性,完全有能力与男同胞一样,为**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1958年,天安门前首次出现指挥交通的女交警。
今天,交管局的女同胞们更加优秀了,在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孩子们,姐妹们,加油!

纠正违章先敬礼讲述人:刘英臣  58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学习苏联......


1957年8月,**市公安局副局长吕展到苏联访问,带回了一幅苏联女交警向在马路上玩耍的儿童敬礼的宣传画,觉得在纠正交通违章之前,交警先向违章人敬礼,不仅可以让违章人感觉交警的诚恳,还能拉近警民关系,于是要求首都交警效仿苏联交警“纠正违章先敬礼”。




自那时起,在**的街头,交警遇到交通违章的司机、骑车人和行人,先敬礼,后纠正。在纠正违章时,民警讲话要带“请”、加“您”、称“同志”,让违章人感到交警纠违非常人性化,尊重人,减少了纠违中的纠纷,起到了很好的纠违效果,受到很多群众称赞和写信赞扬。画家宋步云还为此专门创作了油画作品《纠正违章先敬礼》。



图为画家宋步云油画作品《纠正违章先敬礼》。

这件事,很快就让毛泽东主席知道了,他老人家非常高兴地指出:“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勤务员,老百姓违反交通规则,警察敬礼纠正,好!这是西瓜不是芝麻,这个问题抓的好”。




从此,纠正违章先敬礼在全国普及,并沿用至今。



指挥棒的传承讲述人:刘宗俭  75岁



我手中拿着的这支指挥棒,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但是你们知道最初的指挥棒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指挥棒?


在1955年11月10日,由公安部颁布执行了《城市交通规则》,规定交通民警由徒手指挥改为用指挥棒指挥交通,那时候的指挥棒,由轻木头做成,用红、白漆按三等份涂成两头白,中间红的三节。


在当时的环境下,用指挥棒指挥交通,标识明显形目,信号简单明确,只有直行、左转弯、停止三种信号,比徒手减少了两种。


还同步制定了“交通指挥棒使用办法”,印发了指挥棒使用图解,报纸还专门刊发社论,在社会上进行了广泛宣传。
民警郑世奎潜心研究,总结出一套指挥方法,形成了“郑世奎指挥方法”,在全体民警中进行传授,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以交警名字命名的交通指挥法。


这小小的指挥棒,它跟随我们交警走过了66个春夏秋冬,也成为了我们交通民警一代一代的接力棒。

忘不了,交警英烈刘振基讲述人:穆来福  56岁



我叫穆来福,是**市公安局房山交通支队的民警。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交警英烈刘振基的故事。一晃儿振基同志走了23年了,但是他壮烈牺牲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突然,一辆红色夏利违章逆行从便道闯入高速路准备跟随车队。振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奋不顾身地一把抓住方向盘大声喝令“停车!停车!”此时,疯狂的夏利车却加大了油门,左右摇摆着车身,振基紧紧地抓住歹徒,展开了搏斗!滴滴鲜血洒在柏油路上,50米、100米、200米……第302米,他被歹徒狠狠地撞向中心隔离钢板!


没有来得及向年迈的父母道别,没有来得及和战友说声“再见”。没有来得及和心爱的儿子说一声“生日快乐”,那天是振基9岁儿子的生日。就这样,壮烈地走了。大家含着泪在现场轻轻地捡起一条条被撕碎的警服,振基啊,我的好战友,我的好兄弟,你疼吗!再咬咬牙,忍一忍……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上级领导每来一次,战友们都会大哭一场,座谈会几次都开不下去。永远忘不了振基顶着胃痛,有病也不吭一声;忘不了风雪之夜下岗后,振基给大伙准备的热饭热菜;忘不了那声“先喝口暖和暖和”的兄弟情;忘不了55位战友集体捐款,把一只可爱的“京叭狗”送给振基的儿子作伴……
图为刘振基生前和战友的合影。
这,就是我们的交警,一群有情有义的汉子!危难中我们顶天立地,血脉里我们永远相连!

划线民警“一眼准”讲述人:董建楼  58岁



在我们交警队伍中曾经有一支“划线警察”,他们的工作就是用油漆往柏油路上划标线。而这只队伍中有一个绰号“一眼准”民警,他叫刘四元。 他能够在没有任何标记的情况下,仅凭着眼睛瞄一下,即可划出笔直均匀的标线,还有划圆圈、弯线、斑马线,更是他的一手绝活。


最早划标线是骑着自行车,后架上一边挂一个油漆桶,用刷子蘸油漆, 蹲在马路上一点一点的描;1976年,用拖拉机改成喷漆车后,刘四元成了第一批开车划线的民警,再后来又换成了汽车。

1976年,用拖拉机改成的喷漆车。
刘四元每年要划1000多公里的标线,他深知施划标线的重要性,如若出现差错,将会直接影响交通工程的质量。


刷在马路上的不仅仅是油漆,还是人民币。当时,十块钱面积的油漆,刷在路上,就值十块钱。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把标线划直、划匀,节约国家的每一分钱,他每天琢磨车的性能,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瞄准,划线的都怕弯路,直的路面有标杆,可弯的路面就得全凭划线司机的眼力和技术,通过反光镜,利用眼睛余光测距。经过不懈的努力,练就了“一眼准”的功力,误差仅仅0.5厘米。


这就是刘四元,总是说的少,做的多,他的成绩都划在无声的马路标线上......

站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讲述人:国铁钢  46岁



在交警队伍中,一直传诵着“站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这句口号。其实这句口号,最早是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臧仲元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说,“作为一名交通民警,如果在岗位上不严格管理,就是失职;如果因为不负责任造成事故,就等于是对人民的犯罪”。


只要一上岗,高峰时段、他站在路口指挥疏导,平均1个小时要打700多个手势;高峰过后,他就在路段内巡视纠违,看到路上有砖头瓦片,都要一块块捡走,避免绊倒骑车人;遇到大雪天,不管上什么班,都要找大单位拉上一车车的炉灰,逐个路口去铺洒。


他响亮的喊出了这句口号,更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践行了这句口号,为我们首都交警立起了站岗执勤的最高标准。时至今日,这句响亮的口号依然不过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用心秉持、接续传承,时刻做到“站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


历经沧桑初心不改

饱经风霜本色依旧

一张张老照片给予我们的

不仅仅是生活的回忆

更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时光荏苒

老前辈们念念不忘的过往

会永远定格在脑海中

更珍藏在青年民警的心里

一代又一代首都交警

在守护平安的岗位上

用忠诚谱就无悔的赞歌




这是,年华的记忆

更是,岁月的传承

来源:中国警察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账号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