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一直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不过今年以来,各大开发商的拿地策略,似乎都表现出审慎和理性的风格。
从中指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下降10.8%。尤其是8月份,据中指企业研究主管陶淑茹透露,当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76.2%,环比下降51.8%。
统计显示,今年前8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达到18883亿元,同比下降10.8%,门槛值为44亿元,与去年同期54亿元相比下降10亿元。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54.8%,与1-7月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
拿地金额与面积TOP10房企
单看8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76.2%,环比下降51.8%。不过陶淑茹此前在市场分析会上表示,造成拿地金额大幅收缩的一部分原因是,8月份土地供给量有所下降,多个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延期,受此影响入榜地块以三四线城市地块为主。由于三四线城市土地均价较低,因此8月单月拿地总额相应下降幅度较大。
2020-2021年8月50家代表房企每月拿地总额
数据还显示,2021年1-8月,50家代表房企招拍挂权益金额占比均值为79.5%,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但合作拿地力度有所提升。具体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1-8月前10阵营企业、11-30阵营企业以及31-50阵营企业拿地权益金额占比均值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前10阵营企业下降了4.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
从上述数据看出现阶段不仅购房者在选购房子时谨慎了,房企方在拿地时也相当慎重,自去年“三道红线”监管政策施行以来,很多开发商在拿地方式上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合作开发类项目增加地特别明显。像三水最近拿地的建发项目就是由建发、雅居乐和融创合作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优势互补,风险降低等。或许这种新的策略模式也是除了政策以外让房企谨慎拿地的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