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单位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如一面镜子般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今年,公共机构和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被列入三水区创文“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重点,也登上了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7月9日,记者先后走访三水汽车站和区行政服务中心,并随机采访前来乘车和办理业务的市民,他们感受到三水窗口服务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气象? 设置“一米线”: 从要求到自觉,从少有到常见 9日下午,走进三水汽车站,文明标语、公益广告映入眼帘。 在出示身份证、测量体温后,记者进入候车厅看到,与以往乘车不同的是,所有检票口前都竖向划着多条四米长的黄色标志线,黄线之间是乘客排队通道。通道内,每间隔一米有一条横向的红色标志线,上面写着“请在此处排队等候”,乘客依次有序排队。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三水汽车站内,乘客按照“一米线”有序候车检票。/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摄 “第一次在汽车站看到‘一米线’时,感觉很新鲜。不仅普及了防疫知识,还减少人群间密切接触,值得点赞。”乘客顾雪梅经常乘车往返三水和四会两地,她认为,“一米线”的设置让乘客出行更有安全感,既尊重他人也保护自己。 三水汽车站工作人员何秀芬介绍,出于防疫要求,汽车站在售票厅、候车厅均设置了“一米线”,避免乘客扎堆聚集。久而久之,“一米线”意识在乘客头脑中扎了根。 “刚开始,我们需要经常提醒乘客站在‘一米线’外。现在只需偶尔提醒,大家基本上能够自觉间隔排队。”何秀芬说,“一米线”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地面上,还悄然刻在了人们心中。 一米线,也是安全线、健康线、文明线,体现着秩序之美。它在人们心中从要求变成自觉,也逐渐从少有走向常见。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三水,“一米线”已经跳出了汽车站的小圈子,无论是银行、出入境大厅,还是医院挂号缴费处、景区入口人流密集处,只要走进公共场所就都能够时常看见。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医院里的“一米线”公益广告。/区文明办供图 志愿服务: 便民利民,办理业务少走弯路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在屏幕上输入手机号码……” 下午4点,在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正门入口处,区行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人员唐庆强身披“城市文明志愿”红色绶带,为前来办事的每一位市民提供指引。尽管许多咨询问题简单又重复,他也不曾有懈怠情绪。
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人员唐庆强指导市民办理业务。/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摄 唐庆强说,工作最繁忙时,每半个小时就有近40名市民前来咨询。志愿服务人员的付出和坚持,市民黄先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每个月都要来办理十几次业务,服务确实是越来越好了。”黄先生从事地产行业两年多,到行政服务中心主要是办理客户房产的相关程序。 说起行政服务中心的变化,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年轻的志愿服务人员增加了,市民办事少跑了弯路,舒心了不少。略微抬头,环顾四周后,黄先生又说道:“整个大厅的文明氛围也更浓厚了。”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记者发现,除了正门入口处醒目的志愿服务岗,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创文公益宣传片、文明标语、垃圾分类小知识等。
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展示的行业规范。/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摄 同时,墙上专门设置了行业规范栏,展示着三水区“一门办理、全城通办”工作流程、窗口建设制度、窗口投诉处理制度等,供市民浏览阅读。此外,一楼还设有高规格的母婴室,服务有哺乳需求的宝妈。
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母婴室,各类母婴设施一应俱全。/佛山日报记者陈玲玲摄 三水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三水共有18个窗口单位和21个银行网点设置志愿服务岗,并规范标识标志,完善上墙制度、物品配置,落实志愿者服务人员,并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而部分未设置志愿服务岗的镇街医院正在加快推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