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许多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取消、推迟交付等情况,尤其是进入3月后,尽管国内制造业产能逐渐企稳,内需也逐步恢复,但随着全球疫情逐渐蔓延,三水主攻外贸出口的制造业企业海外订单开始大幅度锐减。
从纺织领域“转战”口罩行业,三水这家企业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4月13日,位于三水区大塘镇的丰泽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泽公司”),3条一次性民用口罩生产线开始试生产。
KN95圆刀打片机,目前,每分钟可打40—50片口罩。
丰泽公司原本是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主要是研发、生产、销售牛仔面料,产品以出口欧美国家为主,出口订单占总订单的60% 。从3月18日开始陆续出现大量订单取消、暂停、推迟交付的情况,外销订单取消率已经高达50%,企业面临困境。
“我们的业务订单量在4月下旬就会很少了。”如何在逆境中谋发展?经过前期调研,丰泽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声林表示,疫情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很大,而国内市场在短时间内很难打开,内销比较困难,好在企业在外贸市场资源丰富,为解决市场需求,丰泽公司决定扩大生产经营范围,积极转型生产一次性民用口罩。
KN95口罩耳线焊接机,可以一机多用,切带焊接耳线同步进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利用原有的恒温检测车间,迅速建立起5条民用一次性口罩生产线,目前3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日产量达6万只左右。”丰泽公司财务经理刘东青介绍,他们的销售渠道以出口外贸为主,目前,已经接到国外口罩订单20万只左右。
丰泽公司生产的KN95民用口罩。
“我们的口罩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刘东青表示,每只口罩都有5层,分别由无纺布、熔喷布、熔喷布、热风棉、无纺布组成,严格遵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呼吸防护用品GB2626-2006标准。
从口罩生产资质报批、车间建立、原材料采购、配件加工到装备调试,整个过程仅用了10天时间。
“非常快,4月2日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两天时间。”李声林说,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大塘分局得知他们的需求后,立即安排了专人负责对接,根据三水区出台的“二十五条”撑企政策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生产经营等方面为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给予他们大力支持。
据刘东青介绍,3月28日,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等相关政府部门派专员深入公司现场,从厂房规划到样品检验检测,开展“一对一”全程跟进指导,积极助力企业转型转产。
口罩烫画机每7秒就能完成15只口罩上的金属鼻夹。
据悉,丰泽公司5条生产线预计4月17日将正式投入生产,届时,5条生产线同时开工,每天可生产民用口罩30万只。
疫情之下,是危机也是机遇,丰泽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快速转型生产口罩,在为全球市场提供防疫产品的同时,也减轻了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丰泽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声林表示,口罩生产正式投入生产后,他们将积极拓展医疗用品领域,推动自身优化升级,下一步将打造无菌无尘十万级车间,专门用于医疗用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