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树岗佬

[历史] 红头巾的遗物

[复制链接]

0

鲜花

66

帖子

124

积分

中鱼

Rank: 2

发表于 2011-1-2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果只系介子啊,我以为系手握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鲜花

93

帖子

456

积分

中鱼

Rank: 2

发表于 2011-2-23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am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红头巾”,新加坡对前来做建筑小工的广东三水妇女的称呼,因为她们头戴红巾而得名。如今新加坡已将当年广东华侨“红头巾”形象开发成旅游纪念品。
红头巾像.jpg
权力使人腐化,高度的权力使人高度腐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从新加坡回国基本上都会带回来的红毯
时代特征明显;P

IMG_1892.JPG
权力使人腐化,高度的权力使人高度腐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红头巾的来历(转帖整理)




红头巾雕像前面,基辛格在解说。

      1915年大批逃亡海外

  三水县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当西江、北江和绥江会合处,土壤肥沃、渔产丰富。不幸的是由于水利失修,三江一旦泛滥,三水受害最深,房屋和农田都被淹没了,特别是1915年连绵两个半月的大雨,三水到处决堤,乡民溺死,米粮断市,那是三水人大批逃亡海外的一年。

  三水会馆永久名誉会长何文忠说,三水人还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女人纷纷出洋,很多男人则留在家乡,因此南来的三水人以妇女居多。这些妇女在乡下干的是耕田、砍柴等粗活,体力好又吃得了苦,担泥挑土的工作她们最能胜任,所以到南洋后,大都成了从事建筑工作的“红头巾”。

  跟顺德妇女不同,明知婚姻不一定能摆脱苦难,相反的可能是另一重苦难的开始,三水妇女还是早早就出嫁,因为不嫁将被娘家村里的人看不起,即使未婚,家乡已有婚配的女子,到南洋后也要以“生鸡(公鸡)拜堂”完婚,所以绝大多数红头巾都是已婚妇女。这些已婚的红头巾都是无法在夫家生活下去而出洋的。



红头巾是指头包红巾,在建筑工地上劳动的广东三水妇女。

南来的辛酸往事

  卢亚桂说,她15岁结婚,丈夫是家中长子,家婆向人借了500大元娶她过门。为了替家婆还债,卢亚桂替人耕田,每天工钱两角,但家里的经济情况一直没有好转,米缸常常空空如也。后来听说到新加坡当红头巾一天有六角钱工钱,她没多想就来了。

  另一名受访者,现年94岁的梁雪梅,17岁南来,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她是跟丈夫一起过番的,后来丈夫却娶了二奶,所以婚姻生活一样不美满。

  还有一些三水妇女,是为了挣脱自己不喜欢的男人而南渡的,一些则是丈夫早逝,生活没了依靠不得不南来。不管什么原因离乡背井,这些三水妇女南来后并没获得真正的解脱。在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影响下,她们不断的为夫家,甚至为娘家,任劳任怨,埋头工作至年老力衰。

  头包红巾,身穿蓝色粗布上衣、黑色粗布长裤,脚穿旧轮胎外皮裁的拖鞋,用一根扁担挑着沙石、砖块,在工地上攀高爬低,从清晨7点忙到傍晚5点。

  李雁玲说,她们的工作并不难,两天就能上手了,要命的是那些重甸甸的沙石和砖块,初入行者都要承受肩膀被压得瘀青、损伤的痛苦。



回乡省亲的红头巾到三水祖庙上香还愿。


省吃俭用寄钱回乡

  战前红头巾的工钱一天六角,为了能多寄些钱回家,红头巾省吃俭用。卢亚桂说:“我们天天走一两个小时的路去工地开工,就为了省下五分钱车资,五分钱就是一餐饭的菜钱哪!”

  曾是红头巾养女的三水会馆财政蒋翠英说,小时候她的姨妈每天都手提木屐,赤脚走路去开工,她很奇怪,姨妈告诉她,这样木屐才不易磨薄。那是1950年代,钉一双木屐三角钱。

  红头巾的一餐非常简单,一块腐乳或两粒榄角配白饭,甚至咖啡捞饭(咖啡泡在饭中)也可以当一餐。

  红头巾睡的是一大间房间,跟估俚房一样,房里是一排排的床位。1930年代一个床位每月1元,1950年代则提高到5元。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再也没有三水妇女南来谋生了。目前仍健在的红头巾几乎都是战前南来的,如今她们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家了。

  1980年代开始,大部分红头巾已步入老年,开始大批退出劳动队伍。她们一部分回返三水老家,有的与子女同住,有的则住在安老院里。曾多次带团访问三水的蒋翠英说,不是每个回乡的红头巾都能安享晚年。据她了解,一些红头巾带着一生的积蓄回到老家,供晚辈买田、买地、盖房子。钱花光后,就是另一段苦难的开始,晚景凄凉。

  蒋翠英的一个回乡的姨妈,就窝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局促小房子里,睡觉、煮饭、上厕所都同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她的姨妈其余家人却住在一所新盖的房子里。

从前过年很节俭

  年纪较轻的红头巾李雁玲(69岁)说:“我们当红头巾那时,过年跟平日一样,最多是花几角钱买点烧肉吃或者煮点汤水喝就算了,很少买整只鸡来吃的,除夕是这样,元宵也一样。现在就好多了,也比较舍得吃。”

  那时,每逢农历新年初一到初三,红头巾都休假,这也是红头巾一年里唯一不必做工的日子。88岁的卢亚桂说:“我们就利用这三天缝制新衣,让自己有一件好点的衣服,至少是一套没有补丁的衫裤。”

  现在日子虽比从前好,但李雁玲和卢亚桂都没有新年穿新衣的习惯,照旧是一件比较好的衣服就可把一个新年打发掉。亲人都不在身边,新年对她们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红头巾今日安享晚年

  住在安老院里的红头巾处境又如何?94岁的卢亚25年前带了一万多元回乡,住进芦苞镇的芦苞敬老院,敬老院按月从她的银行户头中提取所需费用。十多年前回乡的红头巾,若无儿无女则可免费入住敬老院。

  去年尾,蒋翠英到芦苞敬老院探访卢亚二。蒋翠英说,卢亚二的精神很好,健康还行,看来生活得很不错。

  选择留在新加坡的红头巾也不少。从前红头巾都在豆腐街、长泰街、松柏街、余东璇街和海山街一带落脚,其中豆腐街最集中,工地工头需要工人,三水人要找工作都会到豆腐街去。豆腐街拆除时,留下来的红头巾大部分搬迁到红山组屋区去。

  蒋翠英说,今天留在新加坡的红头巾约有30人,独居的有20人左右,其中几个在老人院安老,其余约10人则跟子孙同住,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蒋翠英的家婆便是当中的一个。



红头巾用血汗筑成广厦千万所,她们的贡献应载入史册。

http://www.zaobao.com/chinese/re ... _chinese040201.html


权力使人腐化,高度的权力使人高度腐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