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近出炉的《三水区综合交通规划》提出让慢行系统成为公交的补充,至2015年公共自行车达到3000辆,2020年增加至8000辆,形成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主,助力三水建设发展。
今年下半年,三水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首批设置56个站点,投入1000辆自行车,受到市民的热捧,让市民出行多了一种选择。“自行车作为公交的辅助与补充,可以通过解决公交最后 1 公里出行延伸公交服务范围,提升整体公交服务水平。”《三水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方负责人表示,在三水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很有必要。有研究表明,3米车道通行能力,公交车、自行车和小汽车分别为10000~20000 人次/时、4000~5000 人次/时和1800~2200 人次/时,三水城区面积不大,比较适合发展公共自行车。
目前,国内外公共自行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株洲、浏阳为代表的模式,城市面积相对较小,自行车主要以代步、通勤功能为主,自行车系统可独立承担居民日常的中、短距离出行;二是以杭州模式,城市面积扩大,自行车起到公交接驳作用;三则是香港、新加坡模式,公共自行车主要是休闲需要。“我们认为三水发展公共自行车应选择合适的道路。”该负责人说,近期(至2015 年),自行车中、短途出行以单独系统为主,远期至2020年,则以短途、休闲娱乐健身出行为主,形成以“公交+慢行”出行模式为主。
规划指出,三水要打造具有三水城市特色、服务市民日常生活、衔接丰富旅游资源的公共自行车模式。打造“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模式,完善公共交通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建设。老城区以规划落实为主,新城区以控制预留空间。
未来,三水将构建自行车廊道网络,结合主要通勤道路(三水大道、南丰大道、广海大道、乐平大道等)和山体滨江绿化带,三水区中部板块构建“通勤+休闲”的自行车廊道网络,生活活力线(通勤)19 条,长约156.68 公里,满足高频率的自行车短距离出行需求、与公交换乘需求;健康休闲线(休闲)10 条,长约122.67公里,同时满足观光、健身活动需求。规划2015年公共自行车投入达到3000辆,2020年达到8000辆。
相关链接
拟发展水上巴士 兼顾市民生活与旅游
《三水区综合交通规划》认为,发展水上巴士可以充分挖掘三水水系旅游、休闲功能,打造“南国水都”,进一步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和生活品质,打造南国水都特色公交系统。
规划指出,通过引入水路交通系统将零散的旅游资源进行空间的串联,创造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通过滨水旅游航道开发,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尺度,优化周边交通组织形式,创造亲水、近水的乘游体验。
按照规划,近期通过多模式水上交通方式,串联新城主要水系,并设置旅游景点码头与陆路公交设施衔接,规划预留11 处码头场站接驳设施用地。远期通过水路游线将外围的区域性景点——芦苞、乐平、三水新城、三水老城、河口串联,形成“环线+节点”的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