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三水公共自行车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 最近在三水工作的何涛从媒体上发现,高明区的千辆公共自行车已于上周日正式投入使用,而且还可凭借广佛通实现与禅桂之间的通借。家在禅城,曾经享受过禅桂公共自行车便利的他一直在渴望:三水何时也能有自己的公共自行车?
事实上,自从禅桂公共自行车运作以来、顺德、高明等地的公共自行车也陆续兴起。对于三水公共自行车的呼声就一直不绝于耳,去年就曾传出年底将投入千辆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消息。但一年过去了,公共自行车依旧未见踪影。
日前,记者从三水区环境运输与城市管理局获悉,有关三水公共自行车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但考虑到三水交通的实际情况,为防增加拥堵,该方案还有待相关部门与专家论证。
现状公交不完善致出行尴尬
不知不觉,来三水工作已经近三个月,但何涛依然不太习惯在三水的交通出行,因为他觉得在三水出行有点“别扭”。
何涛住在西南的人民二路,工作地点在金太阳酒店的附近,两地相距不足三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最初他选择坐公交上班。
然而,相对滞后的公交,漫长的等车时间又令何涛觉得,对于强调准时准点的上班一族来说,公交并非最佳选择。“单是等公交的时间,就要提前预算好半小时。”
同样的情况,如果在禅城或者桂城,何涛都会选择踩公共自行车,因为公共自行车不仅环保低碳,毋需考虑停车和保管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解决某些地点无法被公交渗透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事实上,在去年佛山“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就提交了《对佛山交通治堵的建议》,并列为市委书记督办案。该提案重点提及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的问题,建议在五区商业、工业分布较分散的地方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以方便市民出行。到了去年年底,市交通局作出答复,称三水区当时正在与厂家联系,计划年底前完成1000辆、20个点的设置工作。
然而近一年过去了,在公共自行车的建设上依然未见有大动作。
而在武汉、无锡、株洲、杭州等全国的不少大中城市,公共自行车都得到了大力推行,并得到良好的反响。反观佛山,禅城自2010年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后,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禅城公共自行车的周转率已达到日均7次左右。这一数据表明,公共自行车已极受禅城的居民欢迎,并已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成为其主要的出行方式。
“三水的自行车文化远远差于佛山五区,但地形及环境比其他五区都要好很多,所以一定要搞,必须要搞。”在三水本地论坛上,不少网友都对公共自行车在三水通行充满期待。
机遇绿道上骑公共自行车
与何涛持相似观点的还有一直住在三水的刘佳雯,觉得三水西南城区的小街小巷多,基本上骑个自行车就可以一小时走完。在公共交通不完善、三水城区不大的情况下,公共自行车是市民的一项好选择,应该支持开展公共自行车。
除了中心城区不大、路网结构以街巷为主等因素外,作为旅游名城的三水也极具发展公共自行车的潜力和优势。
早在两年前,三水就启动了绿道建设。2010年完成了省立区域绿道网1号和6号线在三水范围内的绿道建设,全长共44.12公里。在此基础上,去年三水绿道网建设共投入资金1380万元,新建城市绿道39公里,提升改造省区域绿道5公里。其中省立绿道5公里提升工程投入500万元,将云东海5公里环湖绿道打造成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的重点展示段,成为三水绿道建设“标志性工程”。
去年4月,省文明办在视察珠三角的绿道建设时,对三水的绿道建设大加赞赏。
今年,一条纵贯三水南北、总长约68公里的绿道主干线已正式开始动工,将云东海湖、芦苞祖庙、南丹山、九道谷等三水知名的旅游地标串联起来。“如果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使用正好与三水的绿道有机融合,将三水的旅游资源更好地进行衔接和整合。”区环运局副局长叶蔚森说。
“三水绿道建设标准高,进展顺利,管理也比较好,希望三水尽快在绿道上利用自行车系统,真正发挥绿道的作用。”市住建局副调研员许应超在视察完三水的绿道建设后如是说。
方案
将投入1000辆变速自行车涵盖中心城区
上周六,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而就在上周日,高明区的公共自行车也正式启用,在中心城区设置30个站点、配备1000辆自行车。自此,佛山除三水区外其他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公共自行车。
事实上,有关三水公共自行车的规划一直在积极筹备之中,记者日前从区环运局获悉,有关公共自行车的设计已具初步设想,并形成初步方案。
根据该方案的初步设想,三水公共自行车拟在西南中心城区和云东海范围内新建56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每个站点按照1:14的比例配备自行车和锁车器,共配置1000辆自行车和1400个智能锁车柱。根据站点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建设停车棚和服务亭。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监控调度各个站点的公共自行车。
同时,鉴于禅城、桂城和高明区均采用杭州模式,采用普通自行车,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掉链”,自行车故障发生率、返修率和更新率较高等问题。三水公共自行车将拟采用株洲模式。“株洲模式采用无链条、可变速专用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不会“掉链子”,故障发生率小,可变速设计可满足市民对不同路段的骑行要求。
另据介绍,株洲模式的自行车用料特殊,防雨防晒防锈及抗冲击力较强,返修率低使用寿命长;自行车配件全部采用专用配零件,需要专业的工具拆卸,并且双向锁车,可降低失车率。
“国外发达城市如法国里昂、意大利米兰、西班牙巴塞罗那、韩国首尔等;国内除株洲外,在西安、深圳盐田以及顺德今年新投入建设的六个镇街均采用株洲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叶蔚森认为,相比较而言,株洲系统质量高、智能化和防盗设施较为完善,比较符合三水的实际。
难点道路狭窄无位置划自行车道
既然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为何三水公共自行车还是千呼万唤难出来?
近日,记者就此问题向区环运局了解公共自行车的规划及进展情况。相关负责人回应,由于此前禅桂推行公共自行车时,出现种种问题,导致市民意见较大。所以为了确保三水公共自行车项目切实地便民、利民,所以对中山、禅桂、株洲等地的项目进行充分比较分析后,再行决定。
另据该负责人解释,三水公共自行车之所以迟迟未能落地,是因为担心千辆公共自行车的投入使用会增加中心城区道路的拥堵压力。“三水目前的中心城区以老城区为主,人口密度较为密集,像人民路、文锋路等老城区的路段本身又较为狭窄,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公共自行车运行后,可能会增加交通的压力。”
“三水的马路这么狭窄,而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往往设置在人行道上,人还有地方可走吗?”小温觉得三水与禅城的道路条件有所不同,对于公共自行车的设置上,她亦有所担心。
网友“淼叟”也指出,由于历史上规划缺乏长远考虑,三水的一些街道、马路狭窄不仅无位置划出公共自行车道,部分甚至连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的空间也缺乏。
为此,区环运局表示,投入公共自行车的目的在于便民利民。但考虑到三水交通的实际情况,初步方案先暂停实施,并交由相关部门和专家作进一步论证,待解决三水中心城区拥堵的系统性方案出台后,再考虑配合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