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凤凰卫视在三水拍摄疍家水上婚姻风俗,新郎接上新娘后共撑一把伞。
渔船缓缓靠近河岸,新郎在鞭炮声中慢慢步上石阶,新娘头盖红巾默默等待着她的丈夫。昨天,凤凰卫视《南粤纪事》栏目在河口拍摄水上婚礼专题片,试图还原疍家婚礼习俗,预计本月底播出。 昨日下午,一贯安静的河口渔运村变得热闹非凡。村里的老人在渔船上忙前忙后,村民在岸边房屋里驻足观看,连小孩也收起了平时玩耍的渔具静静地待在一旁。这里即将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凤凰卫视将在此开拍记录。这是继红头巾和黑皮冬瓜登陆央视以后,三水文化引来的又一知名媒体。
疍家文化在珠三角流域并不少见,为何青睐三水?栏目组编导傅娜表示,疍家文化特别是水上婚礼这种习俗已经濒临失传,经过多方比较后,栏目组认为三水渔民数量多,江河生态环境以及渔民生活习俗都保存得相对较好,“因此选择了三水,希望通过水上婚礼这一习俗,引起大家对疍家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渔民风俗习惯的改变,53岁的村民小组长谭惠琼可谓是亲身经历。在她的印象中,最近30年渔运村几乎没有出现过水上婚礼,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新旧两代人的观念差异。目前,全村的渔民不过70多人,50岁以上的已经算是“年轻”渔民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他们既喜欢新东西,也怕麻烦,几乎都在岸上的酒楼摆婚席。”
如果时间回到30年前,村里要举办一场婚礼,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据谭姨回忆,全村渔民会把船停靠在河边,并在岸上支起一口大锅,新郎新娘拜完河神和长辈后,宴席开始。有人在岸边欢聚,有人在船上畅饮。第二天一早,还会“闹新人”——将大锅装满水,让新郎新娘用勺子将锅里的水一勺一勺地装出来,寓意同心协力白头偕老,“但新郎新娘通常都会累趴,连连叫苦。”说起这些,谭姨脸上的皱纹都堆起了笑。
其实疍家文化不仅引起了凤凰卫视的关注,也引来学者研究。作为专题片的指导,多年研究疍家文化的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吴水田认为,通过旅游开发来保护疍家文化或许是一种不错的探索。疍家渔村可以借机发展餐饮业吸引外人进来,再定期模拟举办水上婚礼等活动,将疍家风俗习惯展示给后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能让后人了解这些风俗习惯的机会和途径太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