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华。 李家新(右)被评为省企业文化建设十佳个人。 邓灿辉与母亲。 肥叔梁忠坚。 肥姨罗燕芳。 文明展示美好形象、爱心彰显人格魅力。近年来,三水区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为扩大示范效应、弘扬良好风尚,以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以一群人带出满城春风,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决定联合开展推荐、宣传“三水精英”、“三水好人”活动,现公开向社会征集事迹或线索:
“三水精英”要求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各自领域上有重大发明或创举、引领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三水好人”要求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市民,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三水精英”、“三水好人”可以是在三水工作生活的人,也可以是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三水籍市民。
联系人:陆小姐,联系电话:87711960,电子邮箱:fsswmb@21cn.com。详情登录文明三水网:http://wenming.ss.gov.cn。
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
三水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三水精英1
杨华
誓把微波天线做成世界前三
前日,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路通信”)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届董事会选举杨华为董事长,任期与董事会任期相同。盛路通信是三水首家上市公司,公司的“舵手”杨华,有着怎样的性格,将带领公司朝什么方向发展?前日,杨华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访问。
杨华今年46岁,有着湖南人“敢想敢干”的性格,做事雷厉风行;做技术出身的他,很少喝酒应酬,每晚9时许按时睡觉;他每天看《新闻联播》,欣赏华为的管理方式。
有人建议他投资房地产,他也曾经冲动过,但一冷静下来,还是觉得自己“不具有那方面的能力”;他对公司去年4400多万的净利润并不满意,希望把企业做到微波天线领域的世界前三强。
性格刚烈做事雷厉风行
1965年,杨华出生于湖南省北部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杨华说,父亲敢作敢当,一身正气,这样的性格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他坦言,自己做事雷厉风行,不喜欢和优柔寡断的人一起共事。这种性格多多少少也成了自己的缺点,“性格太刚烈,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就不是很顺”。
1989年,杨华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三水西南通讯设备厂,1995起任三水市机电技术研究所所长,三水市盛路通讯器材厂厂长。1998年,杨华与李再荣、何永星共同创办盛路通信。
公司创办13年,核心高管一直非常稳定,外界评价他们三人为“铁三角”。杨华说,盛路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他把握住了方向,另一方面,三兄弟团结一致,没有产生内耗。
创业的三个人中,他脾气比较火暴,他坦言:“脾气太火爆可能也是我的毛病。”相比之下,李再荣性格温和,主要负责面对客户,开拓市场;何永星脾气也有些火爆,但比杨华还是温和一些,他负责管理技术人员和供应商。大家性格互补,分工合作。
敢想敢干,果断进军“微波天线”
杨华告诉记者,湖南人的特点就是胆量大、敢想敢干。几年前,公司决定进军微波天线领域,曾受到业内的一些质疑,“有人说国内都用光纤了,你做微波,会不会太冒险了?”杨华也曾有些犹豫。
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调研后,“有朋友从菲律宾回来告诉我,那个国家是由1000多个岛屿组成的,那样的地方,微波天线应该有市场。”杨华听了立马拍板,就做微波天线“人家不上我们上!”
由于独辟蹊径,盛路通信在微波天线领域取得了成功,并且与日本的NEC公司合作,微波天线业绩有望在两年内成为世界第三。
杨华总结,上市前盛路不大不小,“没有绝对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跟风肯定跟不过别人”,坚持做微波天线,走对了路。
“房地产不是我们做的生意”
2010年7月,盛路通信在深圳上市。上市后,盛路通信进行了一些收购,杨华说,上市之后企业有了钱,就怕没有好项目。
诱惑也随之而来。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红红火火,不少制造企业转型做房地产。杨华说,“很多人带我看过很多地”,有的人还说,地的问题,他能帮忙搞定。“但工程预算、房地产设计我都不懂,喝酒也不行,与政府交往的能力不够好,”每次一静下心来,杨华还是觉得,人要做自己比较了解的事。
把企业做大做强回馈股民
盛路通信2010年年报披露,上市第一年,企业实现净利润4405万元。对于这个数字,杨华并不满意。
他表示,盛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几个月前,公司内部进行了事业部制的改革,这被杨华比作“包产到户”。之前公司的责任都在杨华一个人身上,或是在几大股东身上,杨华表示,事业部制改革之后,做得好的项目公司就支持,做得不好的就砍掉。“我的未来在盛路,盛路未来在变革”,这句话写在了盛路公司的大门口。
未来,杨华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效益,“股民把资金交给了我们,要让他们有一些回馈”。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郑道森
通讯员 莫嘉智
三水精英2
李家新
出口成章爱写诗能作曲
他是一个商人,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加油站打造成五星级服务站;他又是一个文人,出口成章善作歌曲,歌曲《并蒂莲》融合爱国之情,并由央视播出。上周五,三水企业家李家新被评为省企业文化建设十佳个人。他就是佛山市三水区裕成五金化纤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家新,他还兼任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副会长、佛山市三水区西南商会副会长。
洗脚上田打拼出一片天地
年逾不惑的李家新出生在三水金本天湖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和哥哥一边务农一边购销农副产品,后来又搞运输、贸易和建筑,十多年后终于积累起微簿的资本。
2000年,李家新以13万元起家,租用了村里的一块山岗地,创办了裕成五金化纤有限公司,生产化工水性粘合剂产品,为无纺衬布的生产配套原料。经过多年探索,裕成生产的粘合剂系列产品稳定拓展市场,如今已是一家大型化工企业。
在十多年的创业历程中,最令李家新难忘的是经营顺发加油站。
当时,金本白坭出口处有一家顺发加油站,长期经营不善,已经奄奄一息面临关闭。李家新经过认真调研后,发现了它的潜力,于2006年出资收购了该加油站,并决意把它打造成品牌加油站。
由于经营有方,加油站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4年来营业额累计增长了近30倍。顺发加油环境优美、服务快捷周到、质量保证、口碑良好,被省石油行业协会评为信得过的优秀加油站。而且,鉴于重视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顺发加油站2010年被国家商务部定为《水上加油站(船)技术规范》课题研究项目组定点单位,李家新被聘为项目研究组副组长。
李家新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开始恶补科学文化知识,挑战自己。2001年,他考入了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用4年的时间边工作、边进修,完成了工商管理本科的全部课程,修满全部学分,取得了本科学业文凭。之后,他又一鼓作气开始修读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两年后,他于2007年在香港接过了工商硕士学位文凭。
阅历休养化作诗情曲艺
回忆自己创作诗歌的趣事,李家新显得格外兴奋和自豪。
虽然平日忙于企业经营,但李家新从未放弃过读书学习,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更是他必备的随身品。久而久之,深受传统中国文学影响的他渐渐有了写东西的念头,偶有所感,遂成诗文。
一日,爱人在江边的餐厅给他打电话,他灵感迸发,随口吟出“娇儿传声丽江滨”,并创作出《情系三江》这一讴歌家乡风情的歌曲。该作品在2009年8月广州召开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得到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和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的肯定。
近年来,李家新陆续写作了一批歌词、歌曲,以及近百首诗词。这些作品都以歌颂家乡和祖国、歌颂改革开放、描绘珠三角田园风光、抒发人生感悟为主题。有的作品在当地电视及平面媒体播放和发表,有的作品在地方群众性艺术活动评选中受到好评。歌曲《并蒂莲》更是在央视音乐台等4个频道播出。
李家新说,我写这些歌词或诗词,都是有感而发,是源于对生活的积累,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常常是一挥而就,信手拈来,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
回报家乡热心公益
李家新创业成功后,首先想到的是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近年来,他坚持年年赞助天湖村的龙舟节,赞助五顶岗村委会和官员上村村委会的群众性公益喜庆活动,资助三水群众性歌咏活动等。同时,他还资助贫困学生就读三水重点中学,参加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赠活动。据介绍,十年来李家新累计为家乡和地方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近百万元。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盛正挺
通讯员 莫嘉智
三水好人1
邓灿辉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邓灿辉今年49岁,是芦苞实验小学的副校长。6年前,年迈的母亲大病之后逐渐变得痴呆,有时弄得满屋子都是大便,甚至连他这个儿子也认不出,邓灿辉对母亲不离不弃,6年如一日悉心呵护。
怕母亲夜里起床摔倒,他天天开门睡觉,母亲偶尔发脾气,他还会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她,“她听我的话,哄一哄就不闹了”。
坚持治疗救回母亲的命
早在邓灿辉念初中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把他和姐姐从小拉扯大。他结婚那年,母亲60岁,尽管身子骨还硬朗,他把母亲接来家,不让她再干农活。1995至1997年,他调到西河村头小学当校长,学校离家远,母亲让他安心工作,家里的事她来照料。
6年前,母亲患了**下垂,在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之后,母亲逐渐变得痴呆,像个孩子一样不知道冷,不知道饿,有时在家里找不到洗手间,大便就拉在卧室里。4年前的暑假,母亲半夜里因为心肌梗塞住进医院,医生说,她快不行了,让亲属把她接回家准备办后事。邓灿辉不愿放弃,坚持请村里的农医继续治疗,没想到,母亲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悉心照料痴呆老母亲
没有了生命危险,但母亲老年痴呆的状况却没有好转。邓灿辉说,母亲常常把家里的东西搞乱,他只好下班回来收拾;母亲有时会不小心开煤气,他每天上班前都要把煤气关好;母亲不知道增减衣物,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她;母亲偶尔夜里起来吵闹,他也只好起床,耐心地把母亲哄好,再上床睡觉。
由于母亲夜里常常起床,邓灿辉已经养成了夜里开门睡觉的习惯,之所以这样,就是担心母亲起床后摔倒却没人知道。
最糟糕的是,母亲认不清厕所,经常把大小便拉在床上,有时甚至弄得整间卧室都是异味。苦恼中,邓灿辉想了一个办法,他发现,老人对年轻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却完全记不住。于是,他回到村子里,找来母亲曾用来当尿桶的陶罐,放到母亲的卧室里,果然,母亲很自然地用起了陶罐当尿桶,弄脏屋子的次数少了很多。
每天下午下班后,邓灿辉都会搀着母亲出门散步,边走边和母亲说说话,他告诉记者,老人生前多点照顾,比去世后大办丧事重要得多。
母亲已认不得他却知道这个人对她好
采访中,邓灿辉和母亲并排坐在沙发上,但记者问老太太一旁的人是谁,她却说:“这是我阿叔。”邓灿辉说,他一直照料母亲,母亲却常常认不出他,的确让他有些难受,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担心母亲饿,采访进行到一半时,邓灿辉拿来一块沙琪玛给母亲吃,母亲刚吃了一口,立马递给邓灿辉,让他也吃一点。邓灿辉推给母亲,可母亲没吃两口,又推给他。邓灿辉说,尽管已经认不出他就是儿子,但老人家知道,身边这个人对他好。
母亲年轻时脾气不大好,老了偶尔还是会发脾气。每到这个时候,邓灿辉就会哄她,他告诉记者:“她听我的话,我哄一哄她就不闹了。”
换做别人,可能早就将母亲当做包袱,送出家门,但邓灿辉从没这么想过,这一照料,就是6年。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邓灿辉说,他希望能一直照顾到母亲百年之后。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郑道森
通讯员 莫嘉智
三水好人2
梁忠坚、罗燕芳
肥叔肥姨“粉丝”成群
三水的619路公交车1小时一班,整条线路只有两名驾驶员,分别是梁忠坚和罗燕芳,人称“肥叔”和“肥姨”。要不是登上619路公交车随行采访,记者绝对真想不到,这条公交线路的两位司机———肥叔肥姨,有这么多的“粉丝”。
采访中,一位阿伯激动地拉着记者说,这两个司机有“三好”:“服务态度好、对待老人好、开车时间准。”另一位乘客甚至跟公交公司的领导开起玩笑:“你们要是把他俩换到别的线路,我就要去上访。”
“乘客上了车,就像家里来了客人”
梁忠坚今年37岁,广东云浮人,父亲在三水的地质队工作,他很小就跟着父亲来到三水,1994年开始开大货车跑业务。一次在南海搭公交车,司机开得又快又猛,同为驾驶员的他,吓得手心直冒汗,心想自己如果有机会开公交车,可千万别这样。
2009年起,他真的成了三水的一名公交车司机,为人随和,心宽体胖,乘客都叫他“肥叔”。“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的呢?”这就是梁忠坚的处世格言。
他一直觉得,乘客上了车,就像是家里来了客人,应该好好招待。廖姨天天乘坐619路买菜,她告诉记者,619路班次少,但肥叔只要看见有乘客远远跑过来,都会停下车等他,有时她买米买油上车不便,肥叔还会主动帮她提上车。
肥叔把乘客当朋友,乘客心里也惦记着他。采访中,一位阿婆刚一上车就拿出两根节瓜,一定要送给肥叔,肥叔推不过,只好笑着收下。
精心布置,车厢如家一般温馨
肥姨罗燕芳今年42岁,是三水为数不多的公交女司机。女性的细腻温柔,让她把整座车厢布置得如家一般温馨。
见面时,她穿着一双红色绣花鞋,驾驶室的地面铺着薄薄的红毯,担心乘客滑倒,车上还铺着一块吸水的黑毡布。她找来红纸,请别人用毛笔写了“文明每一天,快乐在身边”几个字,贴在车头。车头的仪表盘旁边,放着一棵小小的发财树。一旁的架子上,放着水杯、抽纸,还挂着一把长柄的雨伞。
肥姨从2003年开始开公交,常年坐在驾驶室里,两只胳膊颜色一深一浅,左胳膊黑,右胳膊白。乘客们说,肥姨开车稳稳的,每次等乘客上完了车,再慢慢发动,到站也是等乘客都下完了,才起步开车。肥姨说,每天早上6点多上班,晚上7点下班,在车上的时间比在家里的还长,她希望和乘客成为朋友,每天开开心心的。
“我们只是尽了公交车司机本分”
可能不少公交车司机都有跟小偷周旋的经历,肥叔肥姨也不例外。今年春节前的一天,肥叔开着619路车来到三水广场站,乘客上车时,他发现有扒手偷了一对姐弟的手机,立马转身逃跑。肥叔见了立马追了上去,从扒手手中夺回手机交回给乘客。
老乘客徐先生说,他听别人说了这个故事,有一次坐车时问肥叔:“你天天在这条线上开车,怕不怕小偷回来报复啊?”当时肥叔笑笑说:“不怕,邪不压正!”
面对小偷,肥姨学会了“智斗”,一次在花园酒店站,她发现身旁有个小偷正要偷一名男乘客的手机,于是不停地给那个男乘客使眼色,小偷刚刚掏出手机,那名男乘客就明白了过来。
听说自己被推选为三水好人的候选代表,他们说,只是尽了公交车司机的本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