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大楼经天桥相连的是当时英国海关官员的宿舍。现在这些宿舍已经被租出去。
有着百年历史的海关洋楼。 海关大楼内黑白相间的方块地板,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相当摩登。 关于这栋楼的来历,就算附近居民也知之甚少。 海关大楼到处可见岁月的痕迹。 百年海关:
“现代”三水从此起步
三水河口桥东街28号,一座4层的英式洋楼淹没在一群民居中,但仍显得鹤立鸡群。“只知道是鬼佬建的。”关于这栋楼的来历,就算附近居民也知之甚少。
它就是建于1897年的三水百年海关大楼。作为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海关之一,三水旧海关成为广州“向西的触角”,历经上百年的风雨,见证了珠三角的沧海桑田,三水也从这里走向“近代”、“现代”。
文/本报记者 宾水林
图/本报记者 卢奕诚
进口钢筋水泥异常坚固
有“小广州”之称的三水河口,历史文化资源可谓极其丰富,除了魁岗文塔、半江桥,还有百年旧海关。
到达河口半江桥后,向右拐,穿过一片民居,一座4层楼高的欧式建筑就呈现在眼前。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方柱、拱形门廊。“这些钢筋水泥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特别坚固。”谙熟三水历史文化的植伟森说,“瞧,历经110多年的风雨,这些水泥都没有风化的迹象。”附近的居民也印证了此话,就住大楼隔壁84岁的林爱老人说:“涨大水时,船撞了过来,这些柱子都毫无损坏。”
沿着大楼左边的石阶上到二楼,黑白相间的瓷砖铺满走廊,据说也是从国外进口的。整个建筑在当时是相当“摩登”的,除了进口钢筋水泥和瓷砖外,墙壁里还装着蒸汽管道,供英国海关官员们冬天取暖之用。
绕到大楼背后,还有一座建筑。“这是当时英国海关官员们的宿舍。”植伟森说。宿舍和办公楼之间每层都有天桥连通。现在这些宿舍已经被租了出去供人们栖身,有些房间门口还挂着鲜红的对联。
英国在华最早海关之一
这座位于北江边的三水旧海关大楼,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云南的腾冲、思茅,广西的梧州,广东的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这些地方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三江汇流处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归英国所有。
当年的三水,有县城河口和西南两个开放口岸。邻近的江门、甘竹、肇庆、德庆等4个口岸站都划归三水海关管辖。常有英、美、日等国军舰、商船来往或停泊于此。尽管从整个中国而言,近代并非起于19世纪末,但之前的“近代”与三水并无多少交集。海关作为近代的产物,它在三水设立,把三水硬拉近了“近代”,不管情愿不情愿,这就是历史。
自此,三水成为了广州“向西的触角”,也成为沟通广州与粤北、粤西和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1901年12月31日,三水关税务司阿理(音译)在首份《三水口岸十年报告(1892~1901年中写道:“广大的北江流域实际上尚未开发,这些地方矿产品极为丰富并且很容易运到三水转运或加工制造。三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广州差不多,来去香港极为方便,似乎已被指定将成为大商埠和两条大河之间的一个天然货物集散中心。”原来,早在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人就乐观地预想到三水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而带来的发展前景了。
三水旧海关已经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的对象,成为解读近代珠三角乃至中国历史的一个符号。但关于海关的来龙去脉都只能在故纸堆和文史专家的口中得知,附近居民已知之甚少。就连在大楼旁住了近60年的林爱老人都只知道“大楼是鬼佬建的”,至于是哪国鬼佬,建来做什么,他们并不清楚。
“这里那么偏僻,好少人来看的,道路又烂,房子也破破烂烂的。”大楼一楼小士多店老板直言道:“我觉得这房子没有多少保护价值。”而早在1997年和2006年,三水旧海关大楼被列为三水区和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思考问题往往只从利益出发,殊不知其中的文化含义。从英国殖民的产物,到现代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时过百年,历史变迁。三水旧海关大楼是中国从近代屈辱走向强大的历史见证者,它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呢?它不仅仅是立在北江边的一座建筑,更成为后人解读历史的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