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288|回复: 0

[三水发布专栏] 三水河口:北江边的“百年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一座特别的城市,总有其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叙事。满怀烟火气的城市角落,如星河中灿烂的星辰,是岁月的慷慨馈赠和用心雕琢。

与北江咫尺之遥的三水老县城河口,隐藏着一个“百年博物馆”。“百年博物馆”只是一个比喻,但一百多年前,一封封电报、一份份邮件、一艘艘渡轮、一列列火车从这些老建筑出发,书写了一座城市走向现代的序幕。

一百年如白驹过隙,这里,有广东最古老的海关大楼、广东最古老的火车站、佛山最古老的邮局,还有沙场点兵的兵家之气。这里,也是我们读懂三水的河口。


a05aa260354e4ab4f93c59f32b5813f4.jpg
远眺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历史洪流:带来时代洗礼

海关大楼、老邮局、广三铁路,讲述着水通天下的熙熙攘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7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三水设领事馆和海关。

县志记载,三水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出口的主要是铁锅。开放后,出口的大多是丝绸、茶叶、花生油、纺织土布等,进口的大多是洋火、煤油、洋布等。


6b368dc3a7669d8b210e6c91132ca183.jpg
三水旧邮局。资料图由麦国培提供。

加之当时与三水邻近的江门、甘竹、肇庆、德庆4个口岸都划归三水海关管辖,三水俨然是广州的西向“触角”,成为沟通粤北、粤西和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三水先民也是在那时开始向海外移民,日后名动东南亚的“红头巾”也是沿着便利的水路交通下南洋。


c4d52480f9b5ddc4b32e5a4f209b5906.png
广三铁路(三水段)。资料图由麦国培提供。

水路运输的发达,也为广三铁路的到来埋下伏笔。1903年10月5日,广三铁路佛山至三水一段建成通车,标志着广三铁路全线竣工,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还主持了盛大的通车典礼。后来,广三铁路和沿线车站经过多次改造,位于三水的终点站却一直保持原貌。到1909年,三水旧海关大楼也建成。


2a4431a99a48c422e85f614b8b8cbcc5.jpg
2021年8月24日,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百年海关大楼的修葺工作前的样子。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3b07c6d0b99a44a12eeb9090762e5c40.jpg
2021年8月24日,位于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百年邮局修葺工作前的样子。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短短十来年间,广三铁路与西、北江航运连接,在三水河口形成了“水铁联运”的模式,使得河口作为沟通广州与粤北、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的地位更加巩固。民国时期,航行于港梧线和省梧线的15艘客货轮都以河口为中途停泊大站。

相传,在当时被誉为“小广州”的河口,正是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家族的发家之地,其祖父荣熙泰、父亲荣德生先后在当时的三水河口厘金局(相当于税务局)任职。如今,荣熙泰和荣德生在河口租住过的旧屋仍保存完好。

院落斑驳:氤氲岁月流光

每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叙说者都弥足珍贵。

在海关大楼后侧,是昔日河口港港务所和三水县水运公司的员工宿舍大院。这些大楼虽是昔日的职工宿舍,却错落有致,设计考究,历经岁月洗礼,颇有老城、老房的老时光之美。

现年84岁的退休老职工柳伟文告诉记者,这些宿舍楼于20世纪70年**始修筑。院落虽小,却有卫生站、发电房、篮球场。


3e546c5145518b347a8fbe87af31240f.jpg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百年海关大楼后的居民楼依旧保持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1964年,柳伟文从清远连州来到三水河口,成为当时三水县水运公司的一名“驳手”, 对柳伟文来说,海关大楼就如人生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坐标,它见证着百年间河口港的兴起衰落,也陪伴着他从青年走向垂暮。

1955年,海关大楼对开约300米的河口港正式建成,此后又陆续成立了港务所和县水运公司。不久,海关大楼成为港务所的办公场所,河口港几经扩建,到1992年有码头6座、泊位16个,最大靠泊能力为500吨级。当时,河口港主要负责衔接三茂铁路及西、北、绥三江的客货中转任务,1983年还曾开辟香港外贸货物运输航线。与此同时,半江桥作为客运的中转站,有通往梧州、广州、清远等地的航线。


391b103c641a8550a4414c04e0030c63.jpg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老码头。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那时候很兴旺,职工都有超千人。”柳伟文指着不远处的江面说,当时整个河口港、海关大楼、半江桥、三水县水运公司一带十分繁华,货如轮转,人来人往。年轻的时候,柳伟文与河口港一同拥抱繁华:他驾船上漂下溯,运过米、木材和水泥,最远曾到广西梧州等地。

后来,单位转制,职工们星散各方,河口港也退出历史舞台,这位老人却没有离开这个院子,也许岁月长河中,河口港,是这位老船长眷恋的港湾。


fd199a87990bdf0b6dee746cefa374aa.jpg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百年海关大楼后的居民楼依旧保持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居民李师傅正在工作。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兵气凛凛:也曾金戈铁马
家园,是永远的港湾。今日之河口,岁月静好,可它的骨子里,却自带一份兵家之气。

三水建县之时,正值明代统治日益腐败、江河日下。这里往往成为匪盗盘踞的地方,直到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维护统治,才有了建县之举。

清嘉庆二十四年修撰的《三水县志》,对三水的战略地位给出更为明确的答案:三水县治在广州上游一百五十里之西傍……前临三江,后枕层峦。四面山水包络,旧志谓为陆海之国,必守之地。岂不信然?


d9b76be1aef2e8e9d226e1020df15597.jpg
三水老县城城门。资料图由麦国培提供。

那么,先民勠力共建的家园到底什么样?《三水县志》也对此有具体描述:古城呈一个圆形,城中心是仁寿坊,周围分布着三水县政府、学宫、尊经阁、城隍庙等建筑,城中由县前街、察院街、凤岗街、南门直街等街道连通。

三水文史研究者麦国培有一张关于三水古城墙的局部照片,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勾勒三水古县城的模样:城门约3人高,城门上还有约3人高的门楼,谈不上恢宏,但在有据可考的历史上,它曾经帮助城内军民抵御陈金釭农民军的3次进攻。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或是历史名城,或有天然险阻,或为交通枢纽。甚至一朝的命运走向,有时就取决于能否守住这些重要的关口。三水虽处岭南一隅,在历史上也从没有发生过一战定乾坤的著名战役,但是,如此山包水络之形势,如此水通天下之便利,并不妨碍三水在太平年代成为民殷财阜的“小广州”,在战争年代则成为金戈铁马的战场。


7cd245f838d3e2c42ad200542c21bb5d.jpg
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老街巷颇有历史韵味。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河口有一座半江桥,建于抗日战争前一年,据说便是出于军事斗争所需。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发动广州战役,在攻占广州市区仅4天以后,就派兵沿广三铁路攻占河口,并以夹击之势攻占佛山。当时,侵华日军在昆都山上修筑炮台,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思贤滘一带展开激烈水战。

关于河口,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南明桂王、唐王为争夺帝位,在河口以西爆发激战,“唐桂之争”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恢复中原的希望再一次被断送。这惨痛教训被金庸写进《鹿鼎记》第九回,是为“三水那一战”。

历史可以镜鉴过去,而消逝的辉煌也许不会重现,也许会以新的姿态重来,潮汐般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这,正是水的通达和智慧,也是它的洗练和冷峻,这座城市,就是以水为师,一步步走向更遥远的征途。


来源: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
编辑:佛山新闻网 麦雪丹
审校:陈文钰、朱静仪、李颖、刘丹红、李细妹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1 收起 理由
berin + 1 为您的才华点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