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强不强,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
党的十 八 大以来,三水区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将财政支出的六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一方面补齐短板、兜牢底线,另一方面适度超前、打造高地,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十三五”期间,三水投入超70亿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步迈向区域医疗高地、在全省首创“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在全省率先为60岁以上老人投保。通过一项项民生领域的大手笔改革举措,三水书写出一幅近悦远来的幸福三水美丽画卷。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面对“双区”建设、广佛全域同城化等发展机遇,奋进新征程的三水将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书写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三水通过一项项民生领域的大手笔改革举措,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图为三水区云东海街道荷香湖畔的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王澍摄
从补短板向建高地的奋力跨越
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随着三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十年来,三水社会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同时对标一流、勠力改革,优化重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品质,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
2016年9月,三水大刀阔斧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先后实施“提质创优建高地”“筑基强腰树品牌”两大行动,同时大力推进教育“双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全区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云东海学校。/王澍摄
数据无言,掷地有声:十年来,三水投入超20亿元,撤并、新(扩)建基础教育学校73所,新增学位超3.5万个,教育资源**更加优化。目前,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57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85%,全区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比达95%,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含购买学位)人数占比达91.2%,回应了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力促教育“质”变,三水勇啃硬骨头:理顺教育办学体制,11所镇属公办初中、小学实现区一级办学,公办教育发展焕发活力;推动13个“名校+”工程、9个学前教育共同体有效运作,覆盖全区7个镇街,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内培外引一大批名师、名校长,高水平完成校长换届工作,为三水教育注入新一轮强劲活力。
三水区实验小学,几位小学生正在踢足球。/王澍摄
三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广大师生在各类比赛摘金夺银、“品善教育,乐学三水”品牌逐渐形成,让群众对本地教育信心更足。面对市区共建、南三协作,以及投资超40亿元、规模超2万个学位的佛山教育城选址三水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水教育未来可期。
与教育改革齐头并进的,是医疗改革。
“十三五”以来,三水区持续深化医改,稳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医联体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让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基层。目前,三水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6间,较2015年增加了26.8%;构建区镇两级医联体2个、全区7个镇(街道)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三水区人民医院凭借托管型紧密医联体建设,入选2022年全国优秀典范单位,是全省两家、佛山唯一的入选单位。
以佛山北部经济重镇乐平镇为例,过去,乐平镇8万余名居民想就近看病,只能选择镇内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欣华医院。去年,政府出资收购欣华医院后,按二级医院标准组建乐平镇人民医院。今年,乐平镇人民医院迎来发展新机,将扩容建设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水院区。家门口的医院从民营变为公立,软、硬件实力大幅提升,居民信心倍增,医院门急诊量、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均实现成倍增长。
此外,三水还全力推进一批重点医疗项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基本建设完成,已进入室内装修和幕墙安装收尾阶段,正加紧进行设备采购和信息化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用;白坭镇人民医院项目处于全面建设阶段;区公共卫生医院、北部医疗中心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三水群众将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升级,是三水市民十年来的真切感受。新文化馆推出公益品牌课程“淼城夜校”,新图书馆不定期推出各类文化讲座,区文化活动中心内好戏连台……“家门口”的文化阵地越来越多,活动更加多元,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
三水各镇(街)一批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升级启用,占地超10万平方米的三水区文体旅游综合体加紧筹建,让市民幸福感更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乐平医院。/王澍摄
从自己办到点单干的勠力创新
除了大力推动教育、医疗发展,三水还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自2007年起,三水每年均聚力解决十件民生实事,并将其写进区政府工作报告。每年的三水区“民生十件实事”由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倒逼民生服务水平提升。
为了兑现对人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区委、区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定期对“民生十件实事”的实施进度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并对上一年的民生项目实施“回头看”,确保实惠落到群众身上。
整治中心城区水浸“黑点”、落实老旧校舍改造提升工程、实施青少年脊柱健康免费筛查……近十年来,一个个民生承诺的兑现,持续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2020年,三水首推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让选出的“民生十件实事”更接地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4年起,三水又在广东首创“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聚焦道路硬底化、安全护栏、公园美化绿化、文化设施提升等民生热点。
“民生微实事”项目定期举行一次评审,对资金效率高、社会效益好、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实施行动快的项目优先给予扶持,有效破解民生项目办理流程慢与民众需求急之间的难题。至今,三水累计实施了18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投入资金近3亿元,推动一桩桩民生“暖心事”落地见效,惠及数十万群众。
家住西南街道园林社区康岗南路的街坊,对“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带来的利好感触颇深。
由于历史原因,康岗南路一段近200米的道路成为“三不管”地带。道路没有安装路灯,路段两旁杂草丛生,经常堆满了建筑淤泥,每逢下雨天必积水,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脏乱差现象一直无法根治,群众对整治呼声强烈。
去年8月,康岗南路安装路灯项目被纳入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由于前期准备充分,该项目仅用时28天就投入使用。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还进行了硬底化改造和路面拓宽,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题得到解决,周边的居住环境也变美了。
既能办“大实事”,又能办“微实事”。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在三水落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从送“礼包”到建体系的民生兜底
“重大领域改革+民生实事+微实事”的三水民生保障体系颇具特色,将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更精准。这套体系背后,是三水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的全面发力和持续用力。
养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三水作为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高龄长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刻不容缓。十年来,三水构建重点突出、覆盖城乡的养老福利保障体系,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擦亮“长寿之乡”金字招牌。
佛山市三水区社会福利中心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江堤边。/王澍摄
专属三水长者的福利大礼包接踵而至:全面实施高龄津贴制度,标准为佛山五区最高,最高可申领500元/人·月;2015年起,推出“银龄安康行动”,区政府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免费购买意外伤害险,率先在全省实现60岁以上老年人参保全覆盖;区社会福利中心获评省五星级养老机构,3个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落地,持续推行“8+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高品质养老服务触手可及……目前,三水有10家养老机构,51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区各镇街。
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用,理疗师为老人做艾灸。/王澍摄
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聚焦困难群众,三水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人员和特困供养人员“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大力推进福利体系提标升级,推动各镇街设立及提升社区康园中心软硬条件,不断增进残疾人群体民生福祉。
作为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三水从2014年起率先建立分层保障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首创“重病儿童”困境儿童类型,适度扩大残障儿童及家庭保障范围,为国家、省建立和完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制度提供了“三水经验”。去年,白坭镇富景社区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居委会。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为约6万人次儿童发放生活补贴、超5000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财政支出约1.6亿元。
如今,三水的儿童福利保障对象全面扩大,共建设儿童之家20个,让困境儿童获得更多温暖。今年,三水积极申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并于今年3月通过省级初评。
当下的收获是民生,未来的期许也是民生。迈上新的发展征程,我们期待民生之花在三水竞相绽放,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成色更足。
来源:三水发布、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吕小洁 通讯员三宣、余德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