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白坭,没白来”
是很多游客对三水白坭的称赞 经过多年的建设 这里一步一景、风景如画 更加让人念念不忘的 是挑动人味蕾的疍家非遗美食
今天,就跟着发布君一起去品尝禾秆盖珍珠
经过熬煮,绿豆和猪肉紧密相连,非常好吃。朱广晖摄
“禾秆盖珍珠”选用上乘的绿豆和优质本地五花肉,以天然稻草包扎,放入秘制浓汤中煮制而成,是疍家菜系中“浸”技艺的代表,因为味道独特,已经成功俘获了众多食客的胃。
除了好吃,这道菜还有典型疍家文化的味道。据说,数百年来,波子角村的疍家人在江河上打渔或从事水上运输,区域流动性大,食材来源不稳定,烹饪时间无保障,往往要在出船前准备好几天的米、肉、菜等食物。“禾秆盖珍珠”是疍家人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独特菜式。
刚出锅的禾秆盖珍珠。朱广晖摄
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近日,发布君来到白坭镇富兴隆渔村,观摩禾杆盖珍珠制作技艺传承人彭叶开“大展身手”。
制作时,彭叶开和他的助手先将收购回来的晚造禾秆清理干净,后放入锅中水煮消毒、清晰跟剪裁,让它更利于包扎。彭叶开说,禾秆都是去年从外地收购、已经晒干的优质晚造禾秆,之所以选用晚造是因为晚造的禾秆水分更少、更香,利于晒干保存和搭配食材。
彭叶开在介绍禾秆的特点及制作用途。朱广晖摄
而清洗干净的猪肉,则需要先放置冰箱冷藏保鲜一段时间,这样切肉块的时候更利于成型。切成块的猪肉约3厘米厚度,中间再开刀用于放置绿豆。用禾秆包扎的时候,特别像包粽子,牢牢将肉跟绿豆捆住。发布君现场看到,彭叶开的制作非常娴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盘“禾秆盖珍珠”的包扎。
包扎完成的“禾秆盖珍珠”。朱广晖摄
包扎完成的“禾秆盖珍珠”放入秘制汤中煲煮几个小时,即可捞出,等待品尝的食客。彭叶开介绍,一般有客人点单的时候,他们会将制作好的“禾秆盖珍珠”上面的禾秆剪开,回锅蒸15分钟,然后淋上秘制调料即可食用。
正在熬煮的禾秆盖珍珠。朱广晖摄
因为熬煮到位,这道美食肥肉香而不腻,入口即化,绿豆充分吸收猪肉的油脂和肉味,稻草自带稻谷的清香,三种食物相互交融,能幻化出奇异的味道。
彭叶开表示,他小时候就跟着父辈学习这道美食的制作,2008年开了现在的农庄后便推出了这道菜,让他兴奋的是,食客对这道菜的评价都非常好。2018年,禾杆盖珍珠制作技艺入选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气越来越大,在媒体平台的曝光量也越大,很多佛山周边的食客慕名而来,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卖180斤左右。
“禾秆盖珍珠”都是当天做当天销,因为味道“正”,所以不仅俘获了三水人的胃,更远销哈尔滨、内蒙古、**、香港等地。“这些多数是回头客。”彭叶开说,因为农庄附近有工业园,所以时常有外地食客前来吃饭,很多人都对这道菜连连点赞,有现场打包带走的,也有加微信下单的。
觅食地址:三水区白坭镇富兴隆渔村
采编:佛山新闻网 朱广晖 审校:陈文钰、朱静仪、闵莘、刘丹红、李细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