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家水泥企业在爆破声中轰然倒塌,广东光伏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后来者三水有没有机会? “客户拿着钱在公司门口排队等着,不过我们没货了。”新产品的供不应求,让陈刚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这印证了他对光伏产业美好前景的判断。 陈刚,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企业位于广东佛山三水工业园区内新兴的光伏产业基地。三年前,三水经历了被称为“产业革命第一爆”的水泥厂爆破拆除工程。如今,“打造广东光伏产业基地”的口号已经在三水叫响。 三水为什么要腾笼换鸟?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遍地开花的今天,后来者三水有没有机会? 这对陈刚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他一直相信自己的投资眼光。他上一次对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准确判断,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
产业革命第一爆
20年前,陈刚大学毕业,毕业论文的内容是设计一家铝型材厂。他觉得铝型材行业的投资机会很大。“后来,我就从事这个行业,铝型材的技术、管理,我都很精通。” 到现在,陈刚仍有另一个身份——佛山澳美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而就在陈刚从事铝型材行业不久,三水区提出建立饮料、钢板材、建材、电池、摩托车和织染七大工业基地。铝型材行业获得了很大的政策扶植力度,加上市场需求的推动,陈刚第一次见到了客户到公司门口来排队提货的壮观景象。 陈刚回忆说,那时候铝型材非常赚钱,这个行业的很多老板每天都是上午睡觉,下午上班,晚上打麻将。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铝型材作为佛山的传统产业,其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随着近年来原料、人工、物流等成本的快速上涨,竞争的激烈,已经使得铝型材这个行业出现微利化的趋势。“在国际市场,现存的铝型材企业不是太多,除了几家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外,没有几家企业活得很好。基本上国外企业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陈刚说,目前三水铝型材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有所下降。 意识到铝型材竞争力下降的陈刚,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恰巧,三水区政府也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在民间说法中,“三水”并不单单是指西江、北江、绥江,还指水稻、水泥、魔水(健力宝)。后两者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据三水区经贸局局长黎达贤介绍,三水区水泥产业上世纪9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曾占三水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当时三水共有水泥企业17家,总设计生产能力430万吨。 不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这17家水泥生产企业全部采用传统的立窑生产工艺,能耗高,污染严重,对大南山、大坑山这两个珠三角生态保护区构成严重威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水区政府决定对水泥企业一次性全部关闭。 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晓明清楚地记得,2007年9月25日,三水大塘的北江边,2万发雷管、800公斤炸药爆破的一阵轰隆隆巨响之后,一团浓厚的黄色烟尘腾地而起,三家水泥厂厂房被夷为平地。 这是被称为三水“产业革命第一爆”的首批小立窑水泥厂爆破拆除工程的序幕,也是三水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城市所跨出的一大步。 近年来,广东省一直在倡导腾笼换鸟,但就三水而言,抽掉了水泥业这个原有工业经济支柱,出路在何方?
光伏产业浮出水面
出路,不仅是政府思考的问题,也是令陈刚头疼的事情。 实际上,当陈刚意识到铝型材行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他就在费尽心思寻找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了。“国家支持的七大新兴战略产业,我都考察过。我选择行业的标准是,市场容量要大,同时还要符合企业的特点。” 陈刚选中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他看来,光伏是一个大产业,企业完全可以做到1000亿元的规模。目前,这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而且还可以和他原有的铝型材业务结合。他可以做太阳能边框,还可以做太阳能电池片。 接下来的问题是,把光伏企业建在哪里?从来没有涉足过太阳能光伏领域的三水,似乎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最初,陈刚将目光投向了太阳能光伏产业较发达的江西。他是江西人,江西方面也积极动员他去那边投资。 恰在此时,三水区政府获悉了陈刚外出投资的想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水政府就给了我一个态度,坚决支持我的企业留下来。”陈刚回忆说。 由于他在当地经营铝型材生意多年,人脉、设备都在广东,企业搬到江西有些困难,因此,陈刚最终选择了留下来。 与陈刚的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被三水政府拦回来略有不同,国内建材业龙头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材)的到来有几分巧合。 刘晓明回忆说,当初中建材的领导去其他地方开会,路过广东,无意中和当地官员聊起他们有做太阳能项目的想法。广东方面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热情邀请对方前来落户。 经过进一步接触,2009年1月,中建材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了《计谋合作框架和谈》。同年5月26日,广东省首个太阳能产业基地——中建材太阳能广东基地在三水工业园区动工,上马了以薄膜太阳能为主的靶材、装备线、电池片项目。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预计三年内实现总投资50亿元,实现年产448兆瓦,并在五年内将产能提升到1000兆瓦的规模。据三水方面测算,中建材太阳能项目在五年内可拉动600亿元GDP,“相当于再造一个三水”。 中建材的到来,成了三水打造广东光伏产业基地的标志性事件。在三水区经济促进局局长乐绍才看来,中建材这样的央企选择三水,在于三水的多个优势:第一,佛山市庞大的工业体系,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第二,广东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间达2700小时,有利于发展光伏产业;第三,三水区位优越,交通方便,离广州机场、出海港口较近。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相对于江苏、江西等先进地区,以薄膜太阳能作为一张主打牌的三水似乎走出了一条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路。但是现实并不容乐观。 现实情况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片技术尚不成熟,薄膜太阳能电池片寿命短,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多家厂商谈“膜”色变,纷纷停掉相关生产线,认为投资薄膜太阳能是白扔钱。保定英利集团总经理王向东甚至放言:“英利集团十年内不想做薄膜太阳能。”一时间,薄膜太阳能这一新领域笼罩着前所未有的悲观情绪。不少人在质疑:三水凭什么获得突破?
薄膜太阳能大鱼
三水的官员们却很有信心。乐绍才表示:“经过三五年的发展,薄膜太阳能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在他看来,除了三水的区位优势之外,深圳、广州等地聚集了一批光伏产业中下游的电池组件、太阳能灯具组装企业,这是形成光伏产业链的基础。同时,从广东省到佛山市都对三水光伏产业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扶持。目前,中建材、爱康两家光伏企业已经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 针对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水借助外脑,邀请包括中建材研究所在内的专业研究机构参与薄膜太阳能项目的研究。 对于薄膜太阳能的前景,企业同样乐观。中建材总经理姚燕在广东光伏产业(三水)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薄膜太阳能电池不仅方便携带,制造和推广也很容易,这是它的优势。如果未来它和建筑、建材形成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建筑采光、发电,还不会影响美观。” 陈刚的看法是,太阳能光伏这个大海里,营养丰富,一定能孕育出大鱼来。今年3月,他的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动工;7月,一期120兆瓦项目投产;如今,正在加紧上马二期350兆瓦项目,以满足大量订单的需求。“我们争取明年年中二期完工之时进入全国同业七强,同时启动三期600兆瓦项目,到明年末产能突破1000兆瓦,成为国内五强、全球十强。” 其他太阳能项目,如同兴太阳能器材、普拉迪数控、保威太阳能等也已经落户三水工业园区内的广东光伏产业基地。基地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规划设计,总面积8平方公里。作为广东省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它聚集了落户广东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初步形成了光伏产业链。 据乐绍才介绍,按照规划,到2015年,三水光伏总投资规模约380亿元,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与此同时,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成立研发中心,培育5家以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针对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水将着重引进产业中下游尤其是下游项目,延长产业链,加快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竞争力。 面对国内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现实,三水试图依靠薄膜太阳能来扭转这一困局。“关键还是应用。我们的想法是,通过大规模的应用,引导企业发展。”乐绍才说,下一步,广东省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方面会推出一些示范性工程,真正应用到示范小区。 三水着力打造太阳能产业基地,是否意味着彻底抛弃传统产业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三水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个镇街的主导产业都有所不同:罗平镇侧重于太阳能,而饮料企业则集中在西南街道。“那里的饮料业发展确实不错,吸引了一些大企业落户,如青岛啤酒、红牛、可口可乐等。”乐绍才说,“随后我们会办一个国家级饮料节,大概会有600多家企业参与。我们希望把更多的国内外饮料企业聚集过来,形成一个专门的园区。” 在乐绍才看来,三水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完全可以共同发展。“在新兴产业大胆尝试,但绝不放弃优势传统产业,两翼齐飞,这是三水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