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水白坭解放沙,旧名苏文沙。村民利用土地肥沃的 优势大力发展瓜菜种植业。
解放、建国、建设……,这类红色印记的地名各地都有,有的并非原本的地名。三水区白坭镇就有一个沙洲,200多年前是进士苏文的“私家岛屿”,人称苏文沙,文革后始称解放沙。
沿省道清龙线向西约5公里,跨过樵桑联围,便来到解放沙村。岛上十分安静,松软的沙土上种满瓜菜。这里是西江边的一个沙洲,村东约1公里处还可见一条宽约20米的水道。
关于苏文沙的来历,解放沙村的村民已没有谁能说清来龙去脉。不少村民们只记得,附近的蓬村和岗头村曾为解放沙归属在清朝时期打过官司。原来,“岛主”苏文是蓬村人。但岗头村认为,解放沙是与它相连的沙洲,应归它。“大沙生小沙,乃是子母沙。”
三水老方志人植伟森说,从明末清初开始,苏文沙随着淤积面积不断扩大,附近村民争相在沙洲上开垦土地,来开荒的人一多,归属问题就引来了争执,县官也难断。清朝雍正十年(1731),邻近沙洲的蓬村出了文人苏文,在京考中进士。当时,三水知县想巴结苏文,便把这个沙洲做人情送给了苏文,也顺便平息了争执。据他考证,苏文将沙洲租给附近农民,租金用于蓬村祭祖等公共开支。于是,这个沙洲被称为“苏文沙”。“岛上居民大多是200多年前从南海西樵平沙、九江海寿沙迁过来的,至今在这一带,老人家仍称苏文沙。我在海寿沙的亲友,也只识苏文沙不知解放沙。”村干部苏启锡说。
小岛以进士命名,岛上村庄的命名也似乎沾了文气。岛上原有4个小村落,分别命名天字号、地字号、玄字号、黄字号。意出《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今,玄字号因人数少已迁村与地字号合并。3个村落在门牌号上也已简称解放沙一、二、三村。
人民公社时期,各地生产队纷纷更名,苏文沙也不例外。“1966年左右,经过村革委会干部倡议,我们把村名改成了解放沙。”村里一些老人回忆说。这个村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