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夕,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于1月28日发布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第九条“扎实推进生殖健康服务”中提到,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然而,由于并未通读《要点》,公众易将“干预”二字理解为“禁止”,认为这项举措为新的“催生”方法。“我个人理解,计生协2022工作计划里提出的‘干预’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堕胎自由,它更可能是从青少年包括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仅将“人工流产干预”提出来讨论是有些断章取义的。联系政策上下文可以发现,计生协这项工作的重点目的放在了后半句,是希望“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而手段是“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事实上,这是一项提高性教育水平、降低非意愿妊娠、保障生殖权益的举措,而非媒体或大众误读的“强制生育”。
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对策分析除了人工流产总数量的庞大,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数据显示,25 岁以下女性占 47.5%,未婚女性占 49.7%;而流产次数大于两次的占55.9%,频繁流产(≥3次)的比例为13.5%,且往往时间间隔短。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青少年竟然成为了人工流产的“主力军”。
网络有研究表明,1次人工流产术后发生薄型子宫内膜的可能性为20%,2次及以上者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率上升到 53.33%。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者中,流产次数越多,输卵管阻塞、子宫颈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严重影响生育力的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因此,计生协提出“人工流产的干预”,从出发点来看,是为了降低非意愿怀孕,保护女性健康,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低龄孕妇的问题,不仅停留在法律、伦理层面,更重要的是会严重损害自身健康。从根源上看,国内性教育缺乏是人工流产数量偏高的重要原因。
来源:腾讯新闻
而我作为一个妈妈,我讲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刚得知怀孕脑子是一片空白,时机好的话,这个bb就是好的,而时机不好的,这个只会是个累赘,出台这样的政策我是支持的,男人永远不会想到女人在产房怎么拼死生下孩子,更加不会知道流产不打麻药比生孩子还要痛苦的感觉,如果这样保护未婚先孕的女性,这就是好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