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水党政部门近期展开了创新社会管理的讨论热潮。三水档案局供图 自今年7月起,《南方日报·三水视窗》开设了“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三水”栏目,就三水各界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经验教训,尝试与探索、思考和建言进行了连续报道。而从本期起,“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三水”栏目将把目光对准三水各党政部门,通过对各大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对话访谈,剖析三水创新社会管理的未来走势。
区财政局
广邀权威专家进行财政“绩效评审”
怎样花好政府的每一分钱?财政资金的分配如何创新管理?近年来,三水区财政局在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引入多项制度,广邀社会各界的有关专家参与财政资金分配的评审。这些专家的选定,都是通过公开招标来确定。
采访中,三水区财政局常务副局长彭家文表示,“绩效评审”制度只是财政局各项财政资金创新管理的一部分,该局未来还将推广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制度、“绩效问责”制度,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将建立“绩效问责”制
南方日报:财政局近年来实施了“绩效评审”制度,请问这项制度是怎样运作的?
彭家文:为了促使相关部门用好、管好财政资金,财政局近年来实施“绩效评价”制度,在财政资金的申请、使用等环节引入效能评价机制,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进行评价。
具体说来,政府各部门一般在当年9月提出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申请,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申请,在按规范进行申请的同时,还需要附上一份“绩效评价报告”,说明这笔资金将用来做什么、会达到什么效果。
财政局收到材料后,将召集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团,就项目是否值得投入这笔资金,或应该投入多少钱等开展论证。论证通过后,结果将提供给预算编审小组,财政局再根据财力确认分配多少资金。年底,财政局将再次组织相关专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效果等进行事后评价。整个过程中,要邀请什么样的专家,是经过公开招标确认的,经过招标,财政局会从中标机构中抽取各行业的专家参与评审,确保评审的专业、公正、公平。
今年,区财政局绩效评审的财政资金额度超13亿元。今后还将逐步让更多的财政资金纳入评审范围。
除了“绩效评价”机制,财政局还将建立“竞争性分配”制度和“绩效问责”制度。让财政资金实现竞争性分配,各个用款部门间相互监督;同时,用款历史记录越好的部门,今后在资金分配方面越有优势。
2013年学前教育将占教育支出的5%
南方日报:近年来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收入不断提高,这样的局面是否会保持下去?
彭家文:我们将有重点、有方向地把财政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以人为本,更要以民为本,把财政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职能发挥到最好。未来五年,财政局将继续加大对三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南方日报:在学前教育方面将如何逐步增加投入力度?
彭家文:三水区已经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逐步提升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学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提出到2013年,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占到整个教育投入的5%。
南方日报: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也是近年来政府的重点工作,请问财政局将在资金上给予怎样的保障?
彭家文:从今年起,三水的基层公立医院实现了财政全额拨款,我们将按人均不低于30元的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计这两年的投入将超过5000万元。除此之外,三水区财政局还将支持区人民医院晋升三甲,为妇幼保健院的扩建提供资金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郑道森
通讯员 莫嘉智
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
区镇共建公租房 解决“夹心层”住房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 黄艳姿
通讯员 莫嘉智
住,是当前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截至目前,三水区共建成695套保障性住房,433套完成分配,解决首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近日,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常务副局长李文一等领导班子成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同时从规范物管、“三旧”改造等方面入手,让百姓“有所居,更要有宜居。”
3年建成695套保障房
南方日报:衣食住行乃是民生四件事。在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方面,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做了哪些工作?
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2007年底,我局首次开展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调查工作,确定了三水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共计779户。2008年至2010年,先后出台三水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并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设了保障性住房695套,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心城区西青大道旁,超额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三年建设581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任务。
截至2011年6月底,除部分住房保障对象自愿退出和年审不合格外,全区共分配433套保障性住房,解决了首批登记在册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
南方日报:低收入家庭有低保、有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政策,但更多的“夹心阶层”买不起房,又不在保障范围之内,怎么解决?
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下一阶段,我局将强化以公租房为主体的1716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出台《佛山市三水区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实施办法》,采取区、镇(街)两级共建的方式,建设足够数量的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城镇中等偏下经济收入住房困难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阶层”的住房问题,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规范物管打造宜居软环境
南方日报:在《三水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国土城建和水务局除“住房保障工程”外,还牵头负责“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模式”?
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的确,随着物业管理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已逐渐被广大市民所关注,因物业管理而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规范物业行业管理已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项主要工作。目前,三水区现有物业管理企业共42家,物业管理小区68个,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13个。
2010年4月,《佛山市物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对街道、居委对物业管理的职能、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小区共有收益、小区搬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同时在操作中也暴露出业委会的行为难于规范和约束、收费偏低和行业竞争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我局将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申报、审批手续和诚信手册管理考核,开展对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行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建议成立联席办公机制,按各部门的行政职责处理物业小区的矛盾纠纷,同时督促已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履行业委会职责,搞好物业小区管理工作。
完善市政配套 改善生活品质
南方日报:在不久前的三水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住有宜居”。从“有所居”到“有宜居”,三水还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从“有所居”到“有宜居”,说明三水已经从“基本生活”上升到“品质生活”。未来五年,我局将在做好保障房建设、规范物业管理的同时,重点抓“三旧”改造建设,对文锋东、纺织印染厂、丁字基、广三高速出入口等城市重要片区进行改造提升,继续推进已开展的区白泥坑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垃圾压缩中转站、三达路北延线及新楼盘的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加快公共停车场、城市休闲公园、绿道网等项目建设,从软、硬件方面同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三水区纪委
支持媒体成为沟通桥梁 提供公平正义民意平台
“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纪检机关首先要建立良好干群关系,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意见提供平台。” 三水区纪委副书记陈池金日前向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三水全区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超千件,挽回经济损失2237万元;而针对今后工作,陈池金强调,该区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载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创新。
五年接访超千件
南方日报:“十一五”期间三水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有哪些突出亮点?
陈池金:过去五年,三水全区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共1002件(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1件,给予党纪处分63人,政纪处分25人,挽回经济损失2237万元。
另一方面,我们大力加强了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200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内询问和质询活动。2009年被省纪委确定为全省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示范点;今年荷花世界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分别被确定为省、市廉政教育基地。
三台电话接受群众投诉
南方日报:站在纪检监察审计机关的角度,是否能找到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结合点?
陈池金:我们要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出发,重视解决群众的诉求,要提供公平、正义的民情、民意表达平台。
今后,三水纪检监察审计机关还要不断完善“四个一三工程”, 了解社会动态,监察社会舆情,接受群众投诉,反映存在问题。“四个一三工程”,“四个一”是一个网络搜索监察民情,一张报纸了解社情民意,一个信箱受理群众来信,一个广播电视反映存在问题,“三”是三台电话接受群众投诉。
借接受南方日报采访的机会,我们想再次宣传一下三台投诉电话:其中区行政投诉中心(效能室)的投诉电话87733442,信访室举报中心电话87718770,纪检监察室的投诉电话87770609。
让舆论监督在三水获得保障
南方日报:可不可以理解为,纪检机关将把群众参与作为未来工作的突破口?
陈池金:是的,纪检监察审计机关要建立疑难问题解决机制。对于典型问题,采取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听证的办法,让群众说话,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验,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因为群众身边的问题是群众能够耳闻目睹的,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此前,我们每年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活动,组织明查暗访和《对话民生》节目,对一些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
创新社会管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利用好、支持好、保障好舆论监督。今后三水纪检监察审计机关会保障新闻媒体和网络载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让媒体成为干群沟通互动的桥梁,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创新。
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通讯员 莫嘉智 谭健
三水区市场安全监管局
借助社会中介构筑安全人才体系
五年来,三水安全环境不断提高,2010年比2005年事故起数下降三成以上。三水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常务副局长李健峰表示,尽管该区监管体系和保障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安全监管工作仍面临着监管范围广、监管对象多、人手少等矛盾;标准化管理和信息化监管等基础性工作与三水经济发展的需求仍存在距离。对此他表示,今后该区将推行社会中介与专家队伍相结合的模式,以社会中介为主,构筑安全人才支撑新体系。
“十一五”前后事故下降三成
南方日报:首先,近年来三水区的安全生产环境的基本趋势如何?
李健峰:目前三水安全环境正在逐步提升,2010年与2005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31%,去年全区没有发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去年区政府“十项民生工程”之一的“三水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年内顺利建成,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全面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
在这个现状背后,包括区市场安监局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进行了很多努力。过去几年,在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下,各镇街、区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结合各行业、各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突出问题,组织各类重大节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了监管体系。
此外,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自2008年起区政府与各镇街、职能部门签订《佛山市三水区安全生产责任书》;镇街、村居与大部分重点企业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做到层层抓落实。
安全管理需求仍突出
南方日报:那么现在是否可以认为,三水的安全生产环境非常乐观?
李健峰:并非如此,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一直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监管范围广,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
同时,三水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有待落实,部分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还十分普遍,安全意识淡薄。此外,目前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各类矛盾日益复杂、各种诉求更趋多样,在安全工作领域,我们还需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监管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南方日报:就目前的安全工作而言,为什么需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能否介绍一些具体措施?
李健峰:正如我刚才所说,目前安全生产领域,政府部门监管范围广,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社会管理是解决这一困局的最佳手段。
具体而言,我们计划以社会中介与专家队伍相结合,以社会中介为主,构筑安全人才支撑新体系。各镇街、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安全生产专家的基础上,完善危险化学品及其他高危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家组建设。
南方日报:借助社会中介,进行安全监管,是否有成功先例?
李健峰:自2009年以来,三水就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我们第一次通过招投标选取了8家中介企业,每家负责500家左右企业,对其进行安全“体检”,为其确立安全制度,制定预案,培训安全员等,效果非常明显,3-5个月之内就发现了一万五千多个安全隐患。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让社会力量与政府互补,解决专业领域的大量复杂问题。
另外我们还计划积极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主任资格制度,扶植一批在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升三水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另外,西南街道此前推行了村居引入中介帮扶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会认真综合这方面经验,借助中介技术力量让安全监管走上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拓展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