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身穿橙色马甲, 穿梭在三水芦苞的大街小巷中, 用手中的扫帚拂去城市的污浊, 用高压冲洗枪洗去城市的“旧衣”, 用清运车收集街头巷尾的垃圾。
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用勤劳的双手 将城市装扮成干净靓丽的模样, “绘制”美丽芦苞的精彩画卷, 并在疫情防控、创文创卫、三防应急等 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美容师”。
采取“人工+机械”方式, 城区环卫更高效
每天清晨,天未亮,环卫工人们就拿起扫帚、簸箕,清扫城区的路面、人行道、背街小巷的零散垃圾,铲除墙面的牛皮癣,保证芦苞每天干净整洁的环境。
在芦苞市场及附近的农产品临时摆卖点,环卫工人每天在人流高峰期多次巡回保洁,根据工作实际增加生活垃圾收运频次,提高直收直运水平,保证垃圾桶不满溢、路面垃圾日产日清。
北江大堤是芦苞独具一格的水域文旅景观,平日有不少居民在堤边悠闲散步,更有游客慕名而来,观光赏春。为了维护沿岸环境卫生,进一步美化两岸景观,环卫工人每天收拾河滩边、草坪上、渔民聚集村附近的枯枝落叶、白色垃圾、烟头纸巾等生活垃圾,严控大堤秀丽洁净的环境。
近年来,芦苞镇积极借鉴道路机械化作业管理经验,提高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开展城市家具大清洗专项活动。针对大南路、塘西线、东海大道、成公路等重点路段的车道,环卫工人精细清理路面的泥土尘沙,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冲洗洒水频次,减少城市扬尘。针对芦苞大道、东海大道、成公路、公园南路和公园北路等人流量大的人行道,环卫工人使用高压水枪冲刷积存的泥沙,用打磨机强力去除顽固污渍,每天打磨面积达1000m2。此外,环卫工人还用高压水枪冲洗路段垃圾容器,冲刷桶边污渍,并且定期冲洗道路隔离栅栏,保持城市各大“家具”的崭新干净。
精细化管理,农村保洁不留死角
除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抹亮眼的橙色身影还散落在农村青石砖的巷道、古朴祠堂和榕树池塘上。日复一日,环卫工人在静谧的乡道上清扫泥沙尘土,拔除巷道角落随意生长的青苔杂草,清运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垃圾。
环卫工人每天巡回式检查农村公厕,冲洗坑位的污渍脚印,擦拭洗手台、百叶窗、屋顶,保证洗手台不留黄渍、百叶窗不积尘、屋顶不留蜘蛛网,并及时更换或修复破损的公共设施,保障农村厕所有效开放使用。
此外,他们还用高压水枪冲洗垃圾桶的桶面和垃圾收集点的地面、墙面,并根据墙面的标识规范摆放垃圾桶,保持垃圾收集点干净整齐。收集点附近不时堆放着村民丢弃的大件旧家具,环卫工人集中收集这些大件家具并运送到指定垃圾库。
面对疫情防控、创文创卫、三防应急工作, 他们总在最前线
近年来,围绕疫情防控、创文创卫、三防应急等重点工作,环卫工人总是在不起眼的位置默默奉献,守护城市环境卫生。
每次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时,环卫工人都会提前到场清扫场地,增设分类垃圾桶;在市民等候检测时,他们及时清运满溢垃圾容器的垃圾;在检测结束后,他们默默清理一地的狼藉。
在创文、创卫工作期间,环卫工人增加清扫、冲洗、清运的工作频次,保持城市卫生干净整洁。在近期“三防”工作中,他们提前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清掏一铲又一铲的淤泥,用高压水枪细心地冲洗下水道,做好防御暴雨的准备工作。
环卫工作覆盖面广、任务繁重。芦苞镇综合行政执法办日常出动197人次、48车次,开展市政道路洒水、路面保洁、绿化修剪等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对辖区内24条主次干道、共450公里进行洒水作业,总洒水达450吨,清运生活垃圾量达45余吨。
由此可见, 环卫工人们一直在默默地 用汗水扮靓着“美丽芦苞”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以最大的敬意 感谢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 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理解、 支持、尊重环卫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以主人翁姿态 积极投身城市管理工作, 共同维护好城市的靓丽环境。
在此,三水城管呼吁 各位市民做到以下三点: 1 按照垃圾分类指引,将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养成垃圾分类生活习惯,不随地扔垃圾。 2 沿路商铺压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门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3 参加野外露营、观赏花海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时,不用明火煮食,不破坏草地,不摘花折木,离开前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
全民齐参与,城市更美丽。 让我们与“城市美容师” 一起守护三水的环境卫生!
来源丨三水城管 编辑:三水城管微信编辑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