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水网站-新三水人才网-新三水房产网

查看: 797|回复: 3

[朝花夕拾]:“行通济,无蔽翳”十六的开头篇!

[复制链接]

10

鲜花

2052

帖子

5346

积分

金鱼

火星侍酒师

Rank: 8Rank: 8

论坛贡献

QQ
发表于 2010-3-1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今年的新春没有出外,从年三十到元宵都留在广东,留在佛山陪父母度过,好难得,自从读大学开始十二年来,除了04年和今年外,都没有在家过春节了,确实内心有点愧疚!!

前两年因为封路,两次经过家门而无法进入市政府家属大院与父母团聚。昨晚一个姐妹出了意外,在医院折腾了一晚,天亮才疲累以及恐惧的回家休息。中午在母亲和大哥连续几个电话催促,下午一点多才勉强起床,两点准时踏上回家的路,真怕今年又因为封路而不准我进入,呵呵!已经做好准备空车回去,如果封路我就把车停在外面走路进去!身份证也带上做为出入的凭证。这是除了春运外的另一种感受:回家真难!!

今晚也有朋友们不断给我电话:出来玩耍啦!我很无奈地说:我被很多警察以及人围困在家里不能随意动弹,就算要出外也只能徒步,还要躲避一百多万人的耳目啊!朋友们都惊问为何,哈哈哈!谁叫“行通济”的路线正巧就是围绕我们大院,把我们紧紧包围在热闹的中心啊!!!

今年又是“佛山民俗欢乐节闭幕暨百万市民行通济”热闹非凡!!!在我们以前家乡,“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最具传统特色,现在佛山能延续自己的传统节目,我很开心,所以晚饭后约上一家人行通济,还买了几个很特色的风车,好开心哦~~~

[心声泪痕]:“行通济,无蔽翳”十六的开头篇!(写于2004年2月6日凌晨)

      好象已经习惯每年元宵十五身边都没有他的陪伴。但今年却到处问人有没有好节目!
是感触多了,还是心态老了,或是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

      十五晚约飞fei、太阳天使去黄歧看烟花,他们说人山人海的、行通济也肯定不去!!!
      于是相约出来吃烧生蚝,老味这个头牌FB分子,不知道是否之前一天吃错什么了,得了“QIN流感”先兆,今夜春宵竟然在家休息。呵呵~~

      也习惯了春节出游不在家过年,所以每年元宵佳节,只要有空一定会回来陪父母吃顿团年饭,三兄妹也就趁机聚聚,今年的话题还是再问楚楚的去从以及身体状况的忧虑,郁闷!!!

       可能是晚餐吃得太饱吧,四个人的消夜吃不下多少,太阳与月亮说,元宵怎么也该应应景,吃吃汤圆才算圆满过了一个节,楚楚也是赞成的!

      可是突然发现佛山凑热闹,懂生活的人士太多了,不但辉记、养生堂这些甜品店的汤圆早就买完了,而且连座位也找不着,呵呵!生活越来越活的滋味、甜甜蜜蜜!
       最后无奈在多多甜品店如愿吃了一碗难以下咽的汤圆糖水 :(

      终于结束十五这一天了,因为行通济习俗的关系封路,太阳他们去到金鱼街路口就放下丫头独自走回家,
      既然都是走路,那还不如走一趟通济桥好了,离家不远,呵呵!就象习惯,不走一回总好象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完一样!假如某天真的跟着他出了国门,哪里还有一座通济桥让丫头走走的呢?!

      于是不自觉地往通济桥走了过去……
      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半有多了,路边的人少了很多,但还是热闹非凡,佛山习惯夜生活的人还是很多嘛!
      一路的叫卖声~~人少了,商品也就赚头亏尾便宜买出去咯~

      买了一个风车,几个小灯笼,两个升气球,一把生菜,两个闪灯,一共十元传统嘛都准备足了,呵呵!

      步行街的广播还是很大声喧哗,提醒注意安全,不要拥挤,提防扒手,留意自己的财物!提醒措施是做好了,但是苦了附近的居民,这么晚还在受政府工作办的噪音苏饶,小孩子是不用上课了,但是大人还要上班呢……有时候,就是矛盾,惟有牺牲公民的某些利益,去提醒大众安全防范意思,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楚丫头 于 2010-3-1 12:12 编辑 ]
酒醉月色下,梦逐潮声去。
我曾为你端茶递水,你何曾为我淡扫娥眉?
欢迎光临我旅游红酒博客:http://blog.sina.com.cn/bg7kz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鲜花

2052

帖子

5346

积分

金鱼

火星侍酒师

Rank: 8Rank: 8

论坛贡献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通济桥还是灯火辉煌,牌坊上面尽是大家奋力扔上去的生菜,还有漂浮的气球,在灯光的衬托下,就想一处美景的入口,宁静却又充满诱惑!

很后悔没有带相机、脚架过来拍摄这一幕宁馨与热闹的矛盾体!明年一定要再走一次通济,只为留下这一刻的美丽

不自觉松了手,气球徐徐上升,不是升到了牌坊的屋顶,而是向无垠的蓝色天际飘去~~  楚楚茫然的看着,就象放飞的是心情,是郁闷,也是岁月!

不知道是否受楚楚影响,或是今天的活动真的接近了尾声,身后响起一阵喧闹,原来也有几个情侣三三两两放飞了气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商贩竟然将手上十几个气球一个串着一个,放飞了,一点一点摆着尾巴,然后一个小点一个小点的消失了。  

无论什么事物总会消失的。就算他曾经真实的紧紧握在手上,或是你无意松手,或是你可以分手,对旁观者来说,这是一种可以观赏的美景,也会成为他们唏嘘的话题!

身旁一个小孩子的气球也脱手而飞走了,小孩子愕然一会儿就会为自己的损失哭泣~~   

听着小孩父亲的安慰:气球美丽么?BB喜欢,那么天上的朋友也会喜欢的,我们就算送给天上星星的一份礼物吧!旧的气球飞走了,爸爸还会买第二只第三只给BB,因为还有爸爸陪在BB身边!

突然领悟为何有人说:气球就是小孩对“生老病死”这一人生哲学的初步接触!气球总有一天会飞走的,或消失的,正如人也会慢慢走出你的视线,你又会如何看待这样的来来往往的缘分呢~~~

缓缓跨过门槛,慢慢走上桥!值勤的警察还在坚守岗位,站了一个晚上,脸上写满疲惫与辛苦!他们身边和头顶的杨柳随风摆动,坚毅与柔美真是一幅动人的图片!  

当走过桥顶,许下愿望:一切平安、平静、平凡!   
三个“平”字构成楚楚最基本的愿望,船过水无痕,此刻最想弹奏一曲古琴……

夜风徐徐,把手中的风车吹得欢快的转动,风调雨顺,顺风顺水,福如轮转……
过了桥,走到生菜池,尽力将手中的生菜包抛向塑像!生菜:生生猛猛,生财,红红火火!

走在普阑路,小摊闹非凡,竟然还有童年时的棉花糖,捏泥人等手工艺活儿,呵呵!过瘾,一年把所有的都再次尝试,不错!一个人的夜晚,可以随意闲逛!楚楚也许就是属于夜晚的精
酒醉月色下,梦逐潮声去。
我曾为你端茶递水,你何曾为我淡扫娥眉?
欢迎光临我旅游红酒博客:http://blog.sina.com.cn/bg7kz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鲜花

2052

帖子

5346

积分

金鱼

火星侍酒师

Rank: 8Rank: 8

论坛贡献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行通济"这一古老的民间活动,现已成为佛山传统的民俗文化品牌,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这一习俗从明末开始,至今延续400多年。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到正月十六,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城内万人空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今天,它的辐射面越来越广,几十万人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成为佛山元宵之夜的亮丽风景。"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

人们有一说法:如果一个人连续行三年的通济桥,那么这个人就会愿望成真,事事如意。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而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能梦想成真,所以在元宵节当天,有数十万的人带着心中的梦行过通济桥。
通济桥啊,你承载着多少人的梦与想!
资料连接----“行通济,无蔽翳”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佛山人认为“行通济,无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河现在没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得名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开始是木石参半的拱桥,建成时,取名为“通济桥”。因为桥的位置建立在佛山涌的上游,正好是河涌的出口,当朝的户部尚书李侍问回到佛山时,发起募捐修桥。在建桥时,他征求了乡中父老和河涌下游的各乡父老的意见,用木石参半的方法,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

  靠近桥附近的村尾,增建了一座石牌坊,上刻“通济桥”,旁边的对联:上联“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下联“济万人之来往,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桥建好后,桥边的风景很吸引人,桥岸的凉亭成了村人休息、聚会、订立乡规民约的地方。开始人们行走通济桥,并没有迷信色彩。至于迷信“行通济,无闭翳”是在后来才形成。

据佛山老人介绍,解放前,由于道路照明不好的缘故,佛山市民通常都要买个灯笼提在手上“行通济”,而祖庙是佛山最主要的灯市,男女老幼首先来到祖庙门前的“胜门溪”(现在小溪已不存在)买灯笼,然后提上“名状各一”的元宵灯走向通济桥,溪畔的灯海和溪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成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古镇风情画卷。

“行通济,无蔽翳”这种说法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佛山史志》主编助理黄国扬认为,通济桥两岸建有南济观音庙和通运社坛后,每逢正月十六,四乡的人,步行到通济桥,或者在社坛焚烧香烛、烧鞭炮,或者步入观音庙烧香,男子求签,妇女就扯神前花灯灯带,接着就购买“行运风车”走通济桥,而且要按照固定的路线行走,否则就不吉利。至于这一风俗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很难考证了。《行通济》一书中提出:“到了乾隆年间,行通济之风日趋旺盛,每到正月十六。从清早到午夜,各家各户,携子带女,手举纸制风车、风铃、小花灯,拥到通济桥边,再绕道回家。”

  佛山市文化局助理调研员吴庭璋认为,任何民俗都是由小到大逐渐形成,开始时可能只有三两人行通济,然后发展到几十人,然后上千人。正月十六“行通济”的传统习俗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渐渐形成。一位民国作家的作品《西江争雄记》中对清中期乡人行通济桥的情景作了描绘。

“蔽翳”是广州方言,亦作“ 屃”。其意为气闷之外,还有阴暗困压的意思。“蔽翳”有人写作“闭翳”,但从词源和词义的理解来说,写作“蔽翳”的理由看来更充足。“蔽翳”这一方言词,见于明永乐年间进士周叙所著的《游嵩阳记》中的“竹木蔽翳,仰不见日”句。“闭”与“蔽”广州话同音,词义亦相近,但“闭翳”这一方言词未见出处。至于“ 屃” (bì xì),是形容有力,广州话读作蔽翳,“ ”则是一种海产的大龟—— (xī)龟的别名,过去多刻其龟形承垫于石碑之下。在广州方言中,“ 屃”是指长期给大石压住,不得翻身的意思,同“蔽翳”一词在意思上有相近之处
酒醉月色下,梦逐潮声去。
我曾为你端茶递水,你何曾为我淡扫娥眉?
欢迎光临我旅游红酒博客:http://blog.sina.com.cn/bg7kz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鲜花

560

帖子

1072

积分

铜鱼

Rank: 4

发表于 2010-3-1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哈哈,我都有去行,可能我地擦身而过都唔定噶;P

[ 本帖最后由 霞女 于 2010-3-1 16: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